謝春濤: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是預防腐敗的至理名言
Transparency essential to combat corruption
中國網首席觀察員謝春濤,現任中共中央黨校黨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
當前和今后相當長時期,全面貫徹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依然是一項十分艱巨的歷史任務?!x春濤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些傳統文化中的負面思想,對今天的社會腐敗有很大的影響。營造廉潔的社會,需要建設一個廉政的文化?!x春濤
反腐敗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反腐敗是迫在眉睫的問題。我們重視宣傳英模人物,這些英模的人物肯定是為黨的形象添光加彩的。但是很多英模人物影響力加起來,都不見得比某些少數的貪官,特別是大貪官,對黨的負面影響作用大。這話可能極端一些,但不能說沒有道理。在當今的傳播環境下,“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哪怕腐敗分子是極少數人,但是他們的腐敗行為對黨的形象造成負面影響很大,對黨群關系、黨的形象破壞力超強。
往往是有一些單位的“一把手”,權力太大,監督不夠,易發腐敗。就是有一些副職的腐敗,往往也是在他擔任下一級正職期間腐敗的。溫總理講的,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這是預防腐敗的至理名言。中國共產黨反腐要重視:懲處、教育、監督。
從腐敗的案例來看,腐敗根本原因就是權力太大,監督制約不夠。怎么分解權力,限制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我覺得是反腐治本之策。
廉潔社會需要建設廉政文化
當今社會腐敗比較嚴重,其背后還有文化的原因。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某一些觀念就對腐敗有作用,比如說升官發財的觀念,古往今來,發財從來都跟升官連在一起,如果一個人做了高官,而沒有發財,這個官就白做了,似乎不可思議。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些傳統文化中的負面思想,對今天的社會腐敗有很大的影響。由此,營造廉潔的社會,需要建設一個廉政的文化。
某些行政審批權的廢除,減少腐敗分子的尋租機會;把“一言堂”,變成“集體決策”,腐敗問題就會得到緩解。
要加強制度反腐?,F在中國共產黨對腐敗的懲處力度不能說不大,像成克杰這樣的副委員長都丟了性命,政治局委員也處理了好幾個,我覺得還有必要再加大力度,如果貪腐數額極大的,不要放棄死刑,死刑的震懾顯然比其他的任何刑罰都要厲害。
現在法律上有一條規定,財產來源不明的,量刑的幅度要比貪污受賄所得要輕得多。對于這條規定我始終有不同的意見。你不能講出合法來源,那肯定是違法所得,這種情況,應當按犯罪所得來量刑。
推進法制進程 增強公眾信心
當下中國法治進程中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就是司法公信力的匱乏。司法不公、司法腐敗等現象嚴重影響了公眾對司法公正的認同和對司法判決的服從,而當公眾對司法途徑失去認同之時,他們便選擇用極端手段去發泄不滿,危及社會穩定。
提高司法的公信力,第一要加大司法公開、信息公開力度。將司法活動在盡可能的情況下予以公開,置于媒體和公眾的監督之下,不僅增強了裁判者的責任心和公眾的司法信心,更有利于正義結果的產生。
要做好這一點,還應當做到的是規范司法與新聞媒體的關系。近年來傳媒與司法的沖突愈發突出,媒體在許多案件中成為引導公眾形成了一股輿論浪潮的絕對性力量,甚至有媒體審判之嫌。
第二,加強監督。有一些地方強調集體來確定量刑,法官的權力不能過大,應加強監督制約。讓法官在面對外部誘惑和壓力,個人情緒、欲望的沖動之下謹慎運用自己的權力,保持對法律的忠誠。
第三,應該強調判例的作用。某一些判決的案例,雖然在某些問題上量刑有一定的幅度,是否過輕或者過重,都要經得起推敲,應該強調案例的指導作用。
第四,完善陪審員制度。司法作為一種社會公共資源,不僅要有當事人、其他訴訟參加人的參與,還需要社會公眾的參與。正義要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
司法公信力的提高,恐怕更多的是通過推進法制進程來實現。提高老百姓的法制意識,如果覺得判決不公可以上訴,但是這樣的問題不應該通過信訪去找書記、找市長,我覺得書記、市長沒有權力來更改司法的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