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早間消息,美國國會今天發布華為、中興“可能對美國帶來安全威脅”調查結果報告,顯示華為和中興為中國情報部門提供了干預美國通信網絡的機會。報告稱這兩家公司未能與這一長達一年的調查展開合作,也未能解釋他們在美國的商業利益以及與中國政府的關系。
該委員會的小組領導在其對華為和中興的為期11個月的調查報告中稱,美國情報機關必須對華為和中興在美擴張的努力保持關注,并盡可能多地告知私營單位關于它們的潛在間諜威脅。
該小組的報告草案稱,兩家公司均未能提供足夠的信息來打消其隱憂,其中包括關于它們與中國政府的正式關系或者監管互動的詳細信息。
該小組稱,一些行業專家和華為現有及以前的一些職員告知它,華為和中興,尤其是華為,可能存在行賄、貪污、侵犯版權等行為。
據該報告顯示,該委員會計劃將這類聲明提交給美國司法部、國土安全部等美國政府機關。
它說,“強烈建議美國網絡提供商和系統開發商尋找其它的廠商來實施其項目?!?/p>
該文件援引了其所說的與華為和中興的設備和服務相關的長期安全風險,但它并未提供詳盡的證據,至少在非機密版本中并未提供。
該報告稱,有一份機密附件提供了要多得多的加劇眾議院情報委員會擔憂的信息。
它說,依據機密和非機密信息,“我們不能相信華為和中興免受外國政府施加的影響,因此它們會對美國和我們的系統造成安全威脅?!?/p>
兩家公司尚未對該報告發表評論。雙方的高管在9月13日的委員會聽證會上均稱,其公司決不會屈從于任何外來壓力讓其產品從事間諜活動,并將該行為等同于企業自殺。
圖為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丁少華在會上發言 |
華為高級副總裁丁少華當時作證稱,“華為從未也不會為了任何第三方或者政府而危害我們的全球商業成功和我們客戶網絡的完整性?!?/p>
據該文件顯示,該委員會呼吁負責審查外國投資對國家安全影響的跨部門政府機構阻止任何涉及華為或中興的并購行為。
此外,該文件指出,美國國會應當對尋求讓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增加審查采購協議職能的法案進行全面考慮。
這項針對華為、中興“涉嫌為中國間諜活動提供便利”的調查耗時近一年,美國時間9月13日,華為和中興的高管曾被要求在眾議院聽證會上作證,會上華為、中興的高管遭到美國議員長達三小時的盤詰,被質疑“偷竊美國公司機密”、“對美國網絡基礎設施帶來安全風險”,并被要求解釋為何私企同樣要設立黨委。
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熟知內情的消息人士報道稱,華為目前已經與多家投資銀行接洽,征求關于公司公開發行股票的建議,原因是這家公司正在考慮采取措施提高自身透明度,以及在北美等市場贏得大型合同的機會。
華為此前一直希望通過競標和并購等方式進入北美市場,但始終未能如愿。2008年,華為與貝恩資本聯合競購3COM公司,卻因美國政府阻撓未能成行;2011年,華為被迫接受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的建議,撤銷收購3Leaf公司特殊資產的申請;同樣是在2011年,美國商務部阻止華為參與國家應急網絡項目招標。
在這種情況下,華為就有可能通過上市來作為打開北美市場的手段之一。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若能在美上市,華為就必須公開其真實的所有權結構、營收來源、市場風險以及是否有國家支持等信息,而這樣的透明度可以在較大程度上消減美國對華為安全問題的擔憂和質疑。
此前,有傳言稱華為計劃在美IPO(首次公開招股),作為打消阻止其在美擴張的質疑的努力的一部分。
自去年以來,華為一直在美國市場營銷推廣其網絡設備,其產品銷售給全美眾多的中小型運營商。在過去四年間,它還通過眾多的美國運營商推廣營銷其手機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