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11日宣布,中國作家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 委員會表示,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莫言11日晚7時接受中新社記者電話采訪時說,聽到獲獎的消息,我很高興。但是我覺得獲獎并不能代表什么,我認為中國有很多優秀的作家,他們的優秀作品也可以被世界所認可。
莫言說,接下來我還是會將大部分精力放在新作品的創作上。我會繼續努力,感謝大家。至于是否前去瑞典領獎,我會等待諾貝爾獎組委會的通知和安排。
莫言研究會秘書長、莫言文學館館長毛維杰第一時間和莫言通了電話,據他轉述,“我聽到他的語氣是非常平靜的”。
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 寫作風格大膽 曾屢次獲獎
自1980年代中期起,莫言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雖然早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但其寫作風格素以大膽新奇著稱,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詭異,語言肆虐。例如成名作《紅高粱家族》里,不斷出現的血腥場面中充滿著強烈的感情控訴,在“屎尿橫飛”的場景之間,是演義現代革命歷史。
在經歷《紅高粱家族》的寫作高峰后,莫言繼續尋求突破,創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數部極具份量的長篇小說。其中,《豐乳肥臀》曾獲中國有史以來最高額的“大家文學獎”,《檀香刑》曾獲臺灣《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文學類最佳書獎、第一屆鼎鈞雙年文學獎,《紅高粱系列》獲第二屆馮牧文學獎,《生死疲勞》獲第二屆紅樓夢獎,《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莫言摘2012諾貝爾文學獎 村上春樹再次失之交臂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于11日頒出。中國作家莫言被授予該獎,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再次與諾獎失之交臂。此前村上春樹得諾獎的呼聲很高,甚至傳出了正在準備新聞發布會的傳聞,日媒也將文學獎視為囊中之物,認為必將歸屬村上春樹。
多年來,村上春樹一直被冠以“離諾貝爾文學獎最近的人”的稱號。他曾多次處于各大博彩公司賠率表前三名,卻至今未得獎。有評論稱,得獎熱門作家往往最終得不了獎評委會認為,既然這個作家已經被這么多人關注了,那就沒必要再給一個文學獎了。中國詩人北島也幾乎每年出現在這個名單里。
新聞背景
近五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以及主要作品回顧
2011年,瑞典詩人托馬斯·特蘭斯特勒默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聲明形容他的作品“簡練、細膩,充滿深刻的隱喻”。他自1958年起,他陸續發表《路上的秘密》《完成一半的天堂》《給生者與死者》以及《悲傷貢多拉》等詩集,逐漸在同代抒情詩人中奠定了領先地位。
2010年,秘魯作家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以表彰他為世界文學繁榮所作出的貢獻。略薩第一部享譽世界的作品是他1963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城市與狗》。其他比較著名的作品還包括《酒吧長談》、《世界末日之戰》、《公羊的節日》等。
2009年,德國女作家和詩人赫塔·米勒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稱,米勒的作品兼具詩歌的凝練和散文的率直,描寫了一無所有、無所寄托者的境況。1982年其處女作、短篇小說集《低地》出版。其他作品有《河水奔流》、《行走界線》與《那時狐貍就是獵人》等。
2008年,法國作家勒·克萊齊奧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聲明稱,克萊齊奧將多元文化、人性和冒險精神融入創作,是一位善于創新、喜愛詩一般冒險和情感忘我的作家,在其作品里對游離于西方主流文明外和處于社會底層的人性進行了探索。克萊齊奧是20世紀后半期法國新寓言派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有《訴訟筆錄》、《尋金者》、《羅德里格島游記》等。
2007年,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50年,她發表了第一部小說《青草在歌唱》。這部小說因深刻揭露了非洲殖民地的種族壓迫和種族矛盾而引起強烈反響,萊辛由此在文壇嶄露頭角。其他作品包括《暴力的孩子們》、《金色筆記》、《黑暗前的夏天》、《第五個孩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