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世界文學學者、翻譯家許淵沖教授接受中國網專訪 [中國網 顏筱箐 攝] |
人物介紹
許淵沖,1921年4月生于江西南昌。北京大學教授,著名翻譯家。1926年入讀南昌實驗小學,1932年入讀江西省立南昌第二中學,1938年入讀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與楊振寧一同師從錢鐘書教授。1939年將林徽音懷念徐志摩的新詩《別丟掉》譯成英文;1941年 應征在美國志愿空軍任英文翻譯。在歡迎陳納德司令的集會上,許淵沖把三民主義解釋并翻譯為美國林肯總統的“民有,民治,民享”,第一次做了溝通中美文化的 工作。后來又每天將昆明行營得到的日本侵略軍在越南的行軍情報譯成英文,供陳納德司令作戰參考,為抗日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做出貢獻。1943年從聯大畢業,并在同一時期將桂冠詩人德萊頓的詩劇《江山殉情》(又名《一切為了愛情》)譯成中文;之后在聯大校友合辦的昆明天祥中學任英文教師(該校出了六位院士);1944年考入清華大學研究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研究莎士比亞和德萊頓的戲劇藝術;1948年通過出國留學考試在法國巴黎大學研究拉辛和莎士比亞的戲劇藝術;1950年獲得巴黎大學文學研究文憑,后將中國四大詩劇《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譯成英文,為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許淵沖1951年在北京外國語學院任教;1952年調任解放軍外國語學院任英文法文教授;1958年開始把毛澤東詩詞譯成英文法文,是全世界有史以來將中國詩詞譯成英法韻文的唯一專家。1983年來北京大學,任外國語學院客座教授,講授文學翻譯;1984年在國際關系學院開設中西文化比較課程;1985年在國際文化教研室(該教研室之后整體并入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任教,為雙學士及研究生開設翻譯及文化課程;在1991年退休前出版了中英法文著譯二十部,退休后又出版一百部,共一百二十部。
中文論著有:《翻譯的藝術》、《文學翻譯談》、《文學與翻譯》、《譯筆生花》等,總結了中國學派的文學翻譯理論。
英文著作有:《中詩英韻探勝一從詩經到西廂記》(列入北京大學名家名著文叢)、《逝水年華》(由楊振寧作英文序,在北京和紐約出版)。
英譯作品有:《詩經》、《楚辭》、《論語》、《老子》、《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李白詩選》、《蘇東坡詩詞選》、《毛澤東詩詞選》等名著。此外尚有《中國古詩詞三百首》(英國企鵝圖書公司出版,在英美加澳發行,其中三十首被選為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材,對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法譯作品有:《中國古詩詞三百首》、《詩經選》、《唐詩選》、《宋詞選》、《毛澤東詩詞四十二首》。其中唐詩宋詞由巴黎出版社在法國發行。
漢譯作品有:英法十大名著:《一切為了愛情》、《昆廷?杜沃德》、《雨果戲劇選》、《紅與黑》、《人生的開始》、《包法利夫人》、《水上》、《約翰?克里斯托夫》、《哥拉?布勒尼翁》、《飛馬騰空》等。
許淵沖譯中國文學名著得到諾貝爾文學獎評委的好評——“是偉大的中國傳統文學的樣本”,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此外,許淵沖對中國古代文化經典《道德經》做出了新的解釋,提出了解決現代文學翻譯矛盾的理論;在文學翻譯理論研究方面,許淵沖提出了“優化論”,總結了中國學派的文學翻譯理論,在翻譯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
2010年10月2日,89歲高齡的許淵沖成為“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獲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