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3月3日,全國人大代表、連云港港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白力群在住地接受中國網記者的獨家專訪。[中國網 張露露 攝] |
中國網3月5日訊(記者 張露露) “絲綢之路的平臺還是經濟。”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代表、連云港港口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白力群3日在住地接受中國網記者獨家專訪時說。
去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訪問時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10月,習近平主席在出訪印度尼西亞時又提出與東盟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自此各界對一路一帶的解讀眾多,但在白力群看來,經濟還是最基礎的平臺。“一路一帶說到底是基于地緣戰略方面的區域合作,既有經濟方面的意義,又有政治上的意義,同時還有國家安全方面的意義。但平臺是經濟,由經濟搭臺。”白力群說。
經濟作為新絲綢之路的平臺
白力群解釋,在如今的世界發展格局中,中國需要有一個大的戰略后方,而中亞五國作為中國抗衡美日海上包圍的手段,需要首先在經濟上與中國達成互利互通,并提升上合組織的經濟作用。
白力群告訴記者,中國提出一路一帶的戰略構想之后,有很多省區都希望紛紛接軌,但多數是宣傳推介、研究以及爭取政策上的支持,真正搭建經濟平臺的并不多。“如果沒有經濟平臺,位于經濟帶上的哈薩克斯坦等國不會感興趣。只有在經濟發展的大前提下才能實現其它訴求。”白力群說。
談到如何將一路一帶戰略構想貫徹好,白力群說必須將企業利益、國家使命和區域合作三者結合起來,而作為一個有著80多年歷史的大型企業,連云港港口集團擁有極大的使命感。白力群認為在建設一路一帶的實體經濟運作方面,連云港集團能憑借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優良的運作業績發揮重要作用。
而在談到政策上的需求時,白力群立即表示是綜合保稅區、自由貿易港、和自由貿易區,并希望借此推動港口集團的整體發展。
連云港港口集團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淵源
“習總書記在訪問哈薩克斯坦期間,哈國總統三次感謝總書記將連云港這樣好的港口作為哈國的出海口。”白力群自豪地說。
白力群告訴記者,雖然媒體報道絲綢之路經濟帶只是近一兩年,但連云港港口集團與經濟帶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
白力群解釋,連云港的地理位置首先決定了其能在絲綢之路經濟帶中有所作為--位于沿海中部的連云港有隴海鐵路作支撐。1992年,隴海鐵路繼續向西延伸,通過阿拉山口與哈薩克斯坦接軌,鐵路由原來只服務于中國的中西部地區拓展到了中亞甚至歐洲。
20多年來,連云港港口集團一直進行著陸橋過境運輸的開發和運營,其在阿拉山口的集裝箱過境運輸一直保持第一。而伴隨著阿拉山口嚴重飽和,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又于2012年12月在阿拉山口南邊開辟了霍爾果斯口岸,連云港集團仍然名列第一。
因此當哈薩克斯坦尋找出海口時,盡管連云港港口集團經濟規模無法與大連等港口匹敵,但其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多年實際合作的業績仍然吸引了哈薩克斯坦。
哈薩克斯坦是中亞五國中與中國接壤最長、面積最大、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因此中國與哈國的關系直接影響與其它四國的關系。由于哈國大型企業哈薩克斯坦國有鐵路股份公司(簡稱“哈鐵”)承運一段經過絲綢之路進出中亞五國的貨物,因此其積極性、運作水平、以及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興趣等事關重大。
白力群透露,連云港港口集團與哈鐵的合作兩年前已經開始,終于在2013年收到顯著成效。去年9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期間,連云港與哈鐵簽署了戰略框架協議,是當時簽署的六個項目中的唯一一個企業級項目。“這件事情對我觸動很大,我能感覺到絲綢之路經濟帶對國家有利,但沒有想到國家對此如此重視,這是出乎我意料的。”白力群告訴記者。
今年2月26日,連云港港口集團又與哈鐵簽署了合作合同和會談紀要,被媒體稱為標志著中哈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邁出關鍵一步。
“我們年內應該能展開實質性的運輸,有了運輸業務就有密切的往來,而密切往來將會帶來更多的商業機遇,同時也為一路一帶的經濟運行解決問題、提供保障。”白力群對集團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