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我們在第二個五年計劃的第二年──1959年經濟戰線上的任務
1959年是我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指導下,執行發展國民經濟第二個五年計劃的第二年。在1958年11月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曾經討論了1959年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和方針,提出了鋼產量1800萬噸、煤產量3.8億噸、糧食產量1.05億斤、棉花產量1億擔的四項指標。今年4月初,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的第七次全體會議,根據這些指標和今年第一季度生產和建設的情況,通過了1959年國民經濟計劃草案。這個草案,已經由國務院通過,提請這次人民代表大會審議和決定。我們認為,今年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就是積極努力,為完成和超額完成這個以四大指標為中心的國民經濟計劃而奮斗。
1959年的國民經濟計劃,是一個繼續大躍進的計劃。大家從計劃草案中可以看到:1959年的工農業總產值將比1958年的2050億元增長40%,達到2870億元;其中,工業和手工業總產值為1650億元,農業總產值為1220億元。在32種主要工業產品中,產量將增長50%以上的有生鐵、鋼、原油、硫酸、化學肥料、抗菌素、發電設備、機車、貨車、拖拉機、谷物聯合收割機、機動脫粒機、動力機械、棉紡機、造紙設備、制糖設備、糖等17種;其他的產品,除很少數的幾種以外,產量也將增長30%以上。有一些產品的產量將成倍地以至幾倍地增長。如發電設備,1958年我國只生產80萬千瓦,1959年將生產280萬到300萬千瓦,增長250%到275%。在主要的農業產品中,產量將增長40%以上的有糧食、棉花、黃麻、洋麻、甘蔗、甜菜、花生、油菜子以及豬的飼養頭數。
1959年基本建設投資總額,通過國家預算的部分,擬定為270億元,比1958年的214億元增長26%。在今年進行建設的限額以上的項目共有1092個,其中包括51個鋼鐵企業,33個有色金屬企業,154個機械制造企業,184個電站,83個煤炭企業,19個采油和煉油企業,53個化學工業企業,105個建筑材料企業和木材采伐企業,161個輕工業企業,28個水利工程,5500公里的鐵路新干線、復線、支線和企業專用線,等等。這些限額以上的建設項目的投資額,約占全年投資總額的三分之二。其余的投資,將用來建設大量的限額以下的項目。
?
?
為了給工農業生產和基本建設的迅速發展提供必要的運輸條件,計劃規定,1959年的鐵路貨物運輸量將達到5.2億噸,比1958年的3.8億噸增長36%;交通部直屬企業的貨物運輸量將達到3500萬噸,比1958年的2800萬噸增長25%。在農業和輕工業生產繼續躍進的基礎上,計劃規定1959年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將達到650億元,比1958年的548億元增長19%。
1959年的計劃,是根據黨的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總路線擬定的,是根據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基礎上實行工業和農業同時并舉、重工業和輕工業同時并舉、中央工業和地方工業同時并舉、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同時并舉、洋法生產和土法生產同時并舉的一套“兩條腿走路”的方針擬定的。這個計劃既考慮了我國物質技術條件的客觀可能性,也考慮了人民群眾革命干勁的主觀能動性;既考慮了工業和農業、重工業和輕工業、生產和運輸在發展中必須互相適應的要求,也堅持了建設必須有重點、必須優先發展重工業、首先是發展原料、材料工業和以鋼為綱的方針。生產1800萬噸鋼,這是工業戰線上最重要的任務。為了實現這個任務,在計劃中,已經根據可能的條件,努力提高了生鐵、煤炭、電力的生產指標和運輸的指標,并且對機械工業規定了迅速制造采礦設備、洗煤設備、煉焦設備、軋鋼設備、發電設備和運輸設備的任務。為了改變原料、材料工業和動力工業落后于加工工業的狀況,我們提高了鋼材、銅、鋁、硫酸、電力等產品產量的增長速度。按照重工業和輕工業同時并舉的要求,計劃規定1959年生產資料的生產增長46%,生活資料的生產增長34%。對于人民生活所必需的、特別是在過去一個時期內生產不足的某些日用工業品的增產,在計劃中都作了規定。按照工業和農業同時并舉的要求,計劃規定,1959年的工業和手工業總產值比1958年增長41%,農業總產值比1958年增長39%。為了使各種農產品和畜產品的增產同輕工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情況相適應,1959年在保證糧食和棉花生產繼續大躍進的前提下,提高了麻類、甘蔗、油菜子等作物和豬、牛、馬等牲畜的增長速度。工業也將加強對于農業的支援,給農業提供更多的排灌機械、拖拉機、谷物聯合收割機、機動脫粒機、膠輪手推車、化學肥料和農藥。
?
?
實現1959年的宏偉的國民經濟發展計劃,將繼續擴大我國社會主義的物質基礎,將為我國工業的不斷躍進和農業的機械化準備更多的條件,將提前超額完成全國農業發展綱要關于糧棉增產的要求,將保證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的繼續提高。
1959年計劃規定的指標比上年增長的百分數,有不少高于1958年比上年增長的百分數,如發電量、硫酸、化學肥料、貨車、棉紡機、棉紗、棉布、紙、食用植物油、糖等工業產品,和黃麻、洋麻、甘蔗、油菜子、大家畜、豬等農業產品,都是這樣。也有一些產品,1959年計劃產量增長的百分數比1958年低,但是,增加的絕對數卻比1958年高。例如,鋼的產量,1958年比1957年增長了107%,即增加了573萬噸;1959年比1958年計劃增長62%,增長的絕對數卻是692萬噸。工農業總產值的情況也是這樣:1958年比1957年增長65%,即增加了809億元;1959年比1958年計劃增長40%,增長的絕對數卻是820億元。可見,觀察增長的速度不能只看百分比,必須同時看絕對數。如果認為工農業總產值以及每一種產品的產量,每年增長的百分數都必須高于前一年才算是躍進,那是不切實際的。
不但如此,有一些工農業產品,特別是有一些農業產品,在躍進的過程中,后一年增加的產量也可能低于前一年增加的產量。1959年計劃要求糧食增產40%,這無疑是一個非常高的、在歷史上少見的速度。應當看到,糧食的增產受到自然條件的很大限制,年復一年地成倍地增長,或者都按1958年的增長絕對數增長,是不可能的。在農業機器和化學肥料還很少的條件下,即使每年增產10%到20%,就已經算得是躍進了。1959年糧食增加的絕對數將達到3000億斤,這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數字。大家知道,我國的糧食總產量,在解放前產量最高的1936年,只有2774億斤。在解放以后經濟得到恢復的1952年,也還只有3088億斤。經過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的努力,1957年才達到了3700億斤。現在我們要在1958年增產3800億斤的基礎上,再使糧食產量增加3000億斤,這當然是一個要用極大努力才能實現的躍進計劃。[注]
?
?
為了實現速度很高、規模宏大的1959年計劃,全國人民必須繼續英勇奮斗,苦干實干巧干,努力克服困難。在國民經濟的大發展中,不可能沒有困難,在我們這樣經濟落后、底子薄的國家中更加是如此。在目前一段時期內,許多重要的原料、材料、電力和運輸能力趕不上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狀況,還不可能很快得到徹底改變,這就是我們面臨的困難之一。此外,我們也還可能遇到某些難于預料的困難,例如在農業上遭受嚴重的自然災害。對于這些困難,我們應當有充分的精神準備,應當用充分的努力去克服。只要我們有準備,并且努力去克服,那末,任何困難都不能阻擋我們取得勝利。
我們有完成1959年計劃的許多有利條件。1958年的大躍進,造成了我們繼續大躍進的總前提。我們有了比1958年更強大的物質技術基礎。我們有了能夠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的人民公社。6億多人民由于1958年各個戰線上的勝利,已經有了更大的信心和干勁,更多的經驗和辦法。黨的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和一套“兩條腿走路”的方針,經過1958年的實踐,已經為更多的干部和群眾所掌握。所有這一切,都是我們的有利條件。
為了實現1959年的計劃,我們應當注意些什么問題呢?當前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要加強集中領導,全面安排,抓緊各項組織工作和具體措施,大力開展各個經濟戰線上的群眾運動。
在工業戰線上,特別需要加強集中領導,以便把中央的力量和地方的力量、國家的力量和群眾的力量充分地結合起來,按照國家統一計劃的要求,進行全面安排,首先保證重點建設的需要,保證全局性任務的完成。
?
?
由于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的鼓舞和人民公社化的成功,各個地方、各個戰線上的干部和群眾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大家都要求迅速地發展自己所需要的建設事業。這種要求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它反映了我們國家的蒸蒸日上的興旺氣象。但是,我們的計劃必須建立在客觀可能性的基礎上。我們的物質技術基礎畢竟還很薄弱。我們的物力、財力和人力滿足了一定的重點方面的需要,就不可能同樣地滿足其他各個方面的需要。要解決這種矛盾,就必須采取局部服從整體、首先保證重點的原則。我們根據這個原則制定了1959年工業的生產和建設計劃,我們也必須根據這個原則執行這個計劃。凡是生產和基本建設任務的調整,重要的原料、材料、設備的分配和調度,企業職工的增加和調配,勞動工資制度的改變,以及技術力量的安排,都應當由中央和省、市、自治區兩級切實掌握,統一指揮。對于各項生產、建設的具體任務,都應當按照輕重緩急的情況,并且按照原料、材料和設備供應的可能,自上而下地進行排隊。例如,機械工業目前最迫切的任務,在于迅速地把計劃規定的采礦設備、洗煤設備、煉焦設備、軋鋼設備、電站設備、排灌設備和機車車輛制造出來。國家統一調度的原料、材料,就應當首先保證制造這些設備的需要。機器制造部門在具體安排這些設備的制造任務的時候,也應當排定先生產什么設備和什么樣型號的設備,以便在時間上和品種上保證重點部門生產和建設的需要。
為了按時、按量、按質地完成1959年工業生產和基本建設的巨大任務,必須加強組織領導工作,對于生產和建設中的各個環節,經常地進行切實的檢查。重要的產品和建設項目,應當排定按旬、按月或者按季的進度表,并且由中央和省、市、自治區兩級的領導機關,指定專人,深入到車間或者工地,檢查進度和質量,保證計劃指標準確地實現。
?
?
如同歷年的經驗特別是1958年的經驗所證明的,完成工業計劃的最基本的保證,就是要在工作中貫徹執行群眾路線的方法,要使集中領導同開展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結合起來。所有工業企業都必須貫徹執行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都必須認真遵守合理的、必要的規章制度,生產中和建設中無人負責和違背必要的規章制度的現象是不容許的。但是,我們所需要的集中是民主基礎上的集中,集中領導不應當妨礙發動群眾,而應當保證放手發動群眾。應當積極領導職工群眾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會議,采用大鳴大放大辯論的方式,討論國家計劃規定的任務,出主意,想辦法,為完成和超額完成任務而奮斗。企業的重要會議,應當廣泛地吸收基層單位的干部和群眾中的積極分子參加;一切重大事情的決定,都要征求他們的意見。凡是1958年已經行之有效的發展群眾運動的各種方法,例如黨委書記掛帥、領導干部搞“試驗田”、召集現場會議、參觀評比、開展紅旗競賽的方法,干部參加勞動、工人參加管理的方法,領導人員、技術人員、工人群眾互相結合的方法,都必須堅持下去,并且繼續加以發展和提高。
工業戰線上的小型企業、土法生產的群眾運動,應當繼續開展,逐步提高。這種小型企業的土法生產,在今年的工業生產中,例如,在采礦、洗煤、煉焦、煉銅、建筑材料的生產中,仍然擔負著重大的任務;在煉鐵、煉鋼方面,經過提高技術以后,也仍將占有一定的比重。有些土鐵土鋼和其他土法生產的產品,雖然質量不夠好,成本比較高,但是它們適合于我國目前某些范圍內的需要,特別是廣大農村的需要。因此,千萬不可以小看了它們的作用,小看了就會犯錯誤。“洋土并舉”,這是我們發展工業的長遠的方針。“洋土結合”這種事情,是永遠存在的,不過將來的“洋”和“土”,在內容上和形式上跟現在不同罷了。當然,無論是那個行業,小型企業的土法生產,都應當注意改進技術、改進操作方法和勞動組織,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產品成本。小型企業的土法生產逐步采取某些現代化的技術,向所謂洋法生產轉化,這是一項必要的任務。這個任務,對于那些占用勞動力和原料比較多的土法生產,應當更快地解決。
?
?
同在工業戰線上一樣,在農業、運輸郵電和商業的戰線上,為了完成1959年的計劃,都必須堅持群眾路線的工作方法,開展轟轟烈烈的群眾運動。
在農業戰線方面,廣大農民已經在去年秋季和冬季,為今年的生產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但是,為了實現今年的躍進計劃,還必須繼續動員群眾,開展大面積豐產的群眾運動。公社的干部和縣的干部必須深入田間,同社員打成一片,為今年夏季和秋季的大豐收而斗爭,為實現今年1月全國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代表會議所提出的十大倡議而斗爭,為完成和超額完成今年的糧食、棉花、油料作物、麻類作物、糖料作物、各類副食品和林業、牧業、副業、漁業等項生產計劃而斗爭。
1958年的農業大躍進,提供了土、肥、水、種、密、保、管、工八個方面的增產技術措施的豐富經驗。這些經驗使我們看到,適應于不同的自然條件和不同的作物,應當采取不同的措施,而不應當千篇一律;各種措施又是互相關連互相依靠的,不能夠滿足于僅僅采取某一種或某幾種措施。我們必須很好地總結這些經驗,使各個公社、各個生產隊根據自己的具體條件,確定各種適當的增產技術措施,認真執行。
農業的繼續大躍進,在沒有實現農業機械化以前,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人民公社化的實現,公共食堂、托兒所的建立,雖然從家務勞動中把成千成萬的婦女解放出來了,但是,由于生產任務大大增加了,所以農村勞動力仍感不足。在目前條件下,從事農業(包括農、林、牧、副、漁各業)的農村勞動力,一般應當不少于80%。為了滿足農村勞動力的需要,城市的工礦企業在一個時期內應當停止從農村招工,并且讓從農村中招來的多余的臨時工回到農村去。縣和人民公社舉辦工礦企業和其他的基本建設,一般要適應于農事季節,農閑時多辦,農忙時少辦。公社的行政管理人員和生活服務人員也必須厲行精簡,凡是可以利用半勞動力和輔助勞動力的,都應當少用或者不用強壯的勞動力。
?
?
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的根本途徑,是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是逐步實現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逐步實現農具的半機械化和機械化。在1958年開展的農具改革運動,必須繼續進行,并且把已經證明合用的改良農具認真地推廣和普及。
人民公社的鞏固,是農業生產順利發展的前提。黨的八屆六中全會的決議,使廣大干部和群眾正確地認識了人民公社在現階段的社會主義集體所有制性質,認識了人民公社必須實行按勞分配、等價交換,必須實行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分級核算,必須實行民主辦社、勤儉辦社,這對于人民公社的鞏固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經過近幾個月的整社工作,人民公社的管理制度正在逐步健全起來,干部的作風也有了很大的改進。在最近期間,全國的人民公社都應當召開一次社員代表大會,總結整社工作,檢查和布置生產,整理公社帳目,討論夏收分配,并且選舉公社的管理機構。我們相信,人民公社在做好這些整頓和建設工作以后,一定會把全體社員的積極性更好地調動起來,人們的干勁會更足,1959年的農業增產任務的完成也就會更有保證。
在運輸方面,首先是鐵路運輸方面,為了實現1959年的計劃,應當努力加強運輸組織工作,有效地發揮現有各種運輸設備的潛力,同時有計劃地完成基本建設的任務。
運輸部門應當提高運輸工作的計劃性,力求縮短貨物裝卸時間,加速車輛和船舶的周轉,節約燃料的消耗,以現有的運輸設備完成更多的運輸任務。對于運輸任務,應當分別輕重緩急,適當安排,首先保證鋼鐵、煤炭等重要生產資料和糧食、副食品等重要生活資料的及時調運。應當特別注意長途運輸和短途運輸相結合,陸路運輸和水路運輸相結合。為了加強短途運輸,應當大力組織農村人民公社中的車輛和船只,以補充現代運輸設備的不足。各個工業部門和商業部門,應當積極地幫助運輸部門合理地組織運輸,減少以至消除對流運輸、過遠運輸、重復運輸等不合理現象。
?
?
為了保證必要的物資供應,保證市場的繼續穩定,商業部門在1959年擔負著繁重的任務。如前所說,1959年的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將達到650億元,比1958年增長19%;如果同建國初期的1950年的170億元作比較,則增長2.8倍;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第一年──1953年的348億元作比較,也增長了87%。由于我國人口很多,每人多消費一點,合起來就是一個極大的數量。在生活資料的生產還不能滿足需要的情況下,這一種物資或者那一種物資暫時供不應求的現象,是難以完全避免的。對全國市場進行全面安排,盡力做好生活資料的供應工作,盡力防止和減少供求脫節的現象,是當前商業部門的重要任務。
各級商業機構,應當努力加強農副產品和日用工業品的收購工作,做好作為工業原料的各種“廢品”的收購工作,應當通過購銷合同制度,推動農副產品生產的發展,擴大城鄉物資交流。同時,還應當加強出口貿易的管理,使國家的出口計劃能夠按時、按量、按質地完成。
無論工業、農業、運輸業或者商業戰線上,群眾運動的中心環節都應當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生產,厲行節約,反對浪費。1959年國民經濟計劃的規模是宏偉的,任務是艱巨的。但是,決不能說,我們的潛力已經挖完了,計劃指標再不能夠超過了。在生產和建設中,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的可能性是無限的。改良工具,改善設備,提高設備利用率,改進產品設計和建筑設計,改進操作方法和施工方法,節約勞動力和原料、材料,利用各種代用品和各種“廢品”,提高產品質量和工程質量,降低廢品次品率,所有這些,都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和降低成本。只要我們堅決地實行政治掛帥,提高干部和群眾的思想覺悟,使大家認識1959年計劃的偉大政治意義和當前問題所在,放手發動群眾,那末,我們就一定可以找到增產節約的千方百計。例如,全國煤礦在一二兩月份平均的日產量是96萬噸,三月初在廣大的職工群眾中開展了以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為中心的競賽運動以后,三月份的平均日產量迅速上升到113萬噸,從而超額完成了第一季度計劃規定的任務。這樣的群眾運動,不僅在煤炭工業方面,而且在其他工業方面,在農業和運輸業方面,也都在開始出現。現在是第二個季度的開始,正是完成年度計劃的關鍵性時機。我們應當在全國的每一個角落,從思想上政治上動員每一個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每一個愛國的公民的積極性,立即開展一個增產節約的全民運動。我們相信,只要大家能夠認真地把這個運動開展起來,堅持到底,我們的1959年國民經濟計劃就一定能夠完成,而且能夠超額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