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2月21日訊 (記者 段亞英)“出院以后,我感覺一天天變得有勁!”于先生在家中感慨道,他身上依然佩戴著吸氧設備。
今年五十出頭的于先生是新冠肺炎重癥患者,在武漢市金銀潭醫院經過15天的治療后,核酸檢測轉陰,達到出院標準,2月5日在醫生建議下開始居家靜養治療。
由于肺功能受損嚴重,目前于先生咳嗽還比較多,說話有些斷斷續續,需要依靠吸氧來緩解癥狀。
“我現在全靠家人照顧,不能受涼和感冒,一動就喘不過氣來,咳得特厲害。”于先生說。即便如此,于先生感覺自己的癥狀在漸漸消退,心情也變得開朗起來,基本上一天能吃四餐。
據于先生介紹,出院后,社區和金銀潭醫院的醫生一直和他保持聯系,指導口服用藥,以便隨時掌控病情。
于先生回憶說,他是1月12日開始出現癥狀的,咳嗽、酸痛、發熱、沒有食欲。鑒于自己以往每到冬天就會咳嗽,他以為這次是老毛病支氣管炎發作,因此選擇了在家附近的社區醫院就診。治療了三天后,癥狀絲毫沒有減輕,咳嗽還加重了。
1月15日晚上7點多,于先生感覺渾身酸痛難受,體溫迅速飆升到41度,便連夜開車來到武漢協和醫院西院,當時醫院已經人滿為患,一床難求。經過抽血、肺部CT掃描等一系列檢測,于先生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者。他嘗試過分析自己到底是什么時候感染上的,卻怎么也想不明白究竟是在哪里接觸到了病毒。值得慶幸的是,他的家人沒有受到感染。
那天夜里,于先生沒有回家,在車里待了一晚上。無邊的恐懼裹挾著他的每一根神經,病毒的可怕、治愈率低、沒有特效藥、擔憂住不上院、以及對家人的牽掛和擔心,都讓他感到無助甚至絕望。
當晚他拿定主意,“如果住院不順利,我就打算離家出走,讓自己自生自滅!”
第二天天一亮,于先生就來到社區醫院,告訴醫生他確診了,社區醫院很快幫他聯系好武漢市第五醫院,順利地進行了轉診轉院。由于病情加重,意識模糊, 1月20日凌晨,于先生又被轉至武漢市傳染病醫院金銀潭醫院。
于先生說他是幸運的。 由于就診和治療及時,在金銀潭醫院待了一星期后,他的身體開始明顯好轉。醫生的細致關懷,也讓于先生逐漸恢復了信心,配合醫生積極治療。
于先生說,“醫生一句關心的話,一個善意的舉動,都給病人帶來了莫大的鼓舞。一開始一點點食欲都沒有,但醫生說,多吃多喝才能補充體能,我就拼命地把食物塞進嘴里,硬吞下去。 ”
于先生說,這次住院最大的感觸就是了解到了醫務人員的不易。“他們在一線的行動讓我感動和感恩。” 他親眼目睹醫護人員穿著笨重的防護服走來走去照顧病人,有時累得只能拖著腳走路。他們一直忙到深夜或凌晨,才能勉強擠出一點時間到走廊里找個地方坐下來休息片刻,其間仍然注意聽著呼叫器有沒有響,隨時準備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于先生還特別提到,堅強的信念和意志力也是自己戰勝病毒的關鍵。他印象最深的是,住院后有一天高燒持續不退,在跟家人視頻連線時意識出現模糊,突然被他們的痛哭聲驚醒過來,聽到他們叮囑他不要有負擔,安心治病。“他們不能沒有我,”于先生當時想。親情的力量點燃了他的意志力和一定要好起來的信念。
于先生說,我衷心地感謝疫情第一戰線上的醫務工作者、警察以及各方志愿者,他們冒著生命危險,日夜抗擊疫情,守護我們的家園。
于先生出院那天,他所在的車友群里的志愿者不辭辛苦,冒著被病毒感染的危險,想方設法幫他買到了吸氧機、血氧儀等醫用器材,讓他倍感溫暖。
經過14天的居家隔離治療,2月19日的復查結果顯示,于先生的肺功能正在逐漸恢復中,血氧飽和度保持在95%左右,可以間隔五六個小時不需要吸氧了。看到新聞報道新冠肺炎治愈患者的血漿可能含有抗體,輸入重癥患者血液中能幫助挽救他們的生命,于先生表示希望捐獻自己的血漿,但他的主治醫生說他現在的身體狀況暫時還不適合參加捐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