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琴澳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行動啟動儀式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召開。來自教育部、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婦聯、澳門特別行政區、珠海市、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等相關單位、中小學幼兒園以及社區、企業代表,首都師范大學、澳門圣若瑟大學以及中小學校的200余位代表參會。
琴澳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行動啟動儀式在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召開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民生事務局供圖]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委會副主任吳子健表示,家校社協同育人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理念,是合作區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合作區將進一步加強與澳門的合作,進一步加深學校、家庭與社會的聯系,形成更加緊密的教育聯合體,共同為孩子們的成長成才創造更好的條件和環境。
首都師范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韓繼華指出,首都師范大學將與橫琴合作區攜手,舉全校之力,圍繞協同育人機制建設的四大核心任務,即教育生態建設、教育制度建設、教育功能建設和教育能力建設,為琴澳“教聯體”建設提供專家資源、教師培訓、活動指導、模式探索、特色提煉與品牌打造等支持,整體推動教聯體工作開展。
廣東省教育廳副廳長朱建華指出,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毗鄰澳門,多元文化交融,教育資源豐富,具有粵澳合作和家校社協同育人合作的先天優勢。未來將以琴澳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行動為契機,努力探索家校社協同育人的“橫琴路徑”,增進兩地教育合作與深度融合,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教育發展打造樣板。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二級巡視員王新立指出,琴澳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的建設,有利于琴澳兩地教育及社會資源優勢共享,各展特長。王新立結合貫徹全國家校社協同育人現場推進會精神,提出三點要求:第一,提高政治站位,要堅持和加強黨對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工作的全面領導。第二,堅持問題導向,借助“教聯體”建設破解校家社協同育人機制建設痛點難點。第三,利用好區位優勢,整合資源打造琴澳協同育人“教聯體”品牌。
此次會議發出了《琴澳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行動發布倡議書》,提出六大倡議:扎實推進琴澳協同育人“教聯體”,完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全鏈條”,強化學校協同育人“主陣地”,家庭要做孩子成長“合伙人”,增強社會資源的“社會教育力”,打造橫琴—首師大協同育人的“研用聯盟”。
活動中,來自首都師范大學等單位的八位專家被聘任為琴澳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建設行動指導專家,琴澳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創建實驗校接受授牌。
“琴澳融合推進家校社協同育人‘教聯體’機制建設”圓桌論壇同期舉辦。論壇由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黨委書記胡潔主持,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院長康麗穎、澳門圣若瑟大學澳門社會發展觀察中心客座研究員邵艷菊、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科研室主任李萍、澳門特別行政區街坊會聯合總會橫琴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劉志鋒、珠海市金灣區虹暉小學校長李彩芳、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首都師范大學伯牙小學校長穆倩等與會專家,就“教聯體”建設、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有效方式、問題及困難等進行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