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新銳對話:博物館策展與中外文化交流 ”活動在廣西南寧市博物館舉行,吸引了近百位國內外資深館長、專家及業(yè)內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新時代博物館策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高質量創(chuàng)新發(fā)展之策。
“新銳對話:博物館策展與中外文化交流” 活動現場
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對外聯(lián)絡處處長馮雪表示,新時代博物館人需要在博物館高質量發(fā)展過程中實現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不斷增強中華文化的海外傳播力與國際影響力。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文化和旅游廳博物館與文物安全處一級調研員施融寧表示,廣西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與豐富的文物資源,堅持推動博物館展覽產學研一體化,持續(xù)推進廣西特色文物展覽揚帆海外,亦敞開懷抱迎接世界各國的展覽精品。
匈牙利國家博物館駐華代表貝思文分享了匈牙利多個博物館新項目的建設經驗,并表示希望增加中匈博物館間的合作,促進兩國文物互展,引導兩國人民積極參與互動與反饋,從而增強中匈兩國彼此的文化認同與了解。
民族文化宮博物館館長陶穎介紹展示了以“中國少數民族服飾展”為代表的一系列出境民族文化類展覽,并希望可以推出更多優(yōu)質的民族文化類展覽,使中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在案例分享環(huán)節(jié),多位中外館長分享了策展案例。南寧市博物館館長張曉劍以南寧市博物館為例,表示城市博物館在對外交流上應立足城市文化特點,在交流內容和方式上應更加豐富多元化。四川博物院副院長謝丹以四川博物院的原創(chuàng)特展為例,分享如何呈現藝術審美表達,讓文物活起來,體現視覺盛宴。俄羅斯伊斯博爾斯克國家歷史建筑自然保護區(qū)博物館館長娜塔莉亞·彼得洛夫娜,介紹了伊斯博爾斯克的景觀與歷史文化,以及俄羅斯中世紀早期文化節(jié)等相關特色文化。
在圓桌討論環(huán)節(jié),嘉賓們圍繞“前瞻研究:博物館國際傳播的新視角”和“國際交流:中小博物館的展覽策劃與實施”這兩大主題進行分享探討。本次活動由中國文物交流中心指導,南寧市博物館、博物館頭條、南寧市人民對外友好協(xié)會主辦,文博集二十供應鏈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