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深化“一帶一路”國家在聽力語言康復領域的國際合作,助力“一帶一路”倡議的高質量發展,10月25日-27日,首屆“一帶一路”國際聽力語言大會在京召開。本次大會由北京語言大學、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語言障礙康復專業委員會主辦,山東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佳木斯大學、澳門理工大學、澳門城市大學、首都兒科研究所協辦,得到了來自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中華慈善總會等上級單位的大力支持。本次大會以“互聯、互通、共融”為主題,來自亞洲、非洲、歐洲、美洲及大洋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聽力學、語言病理學、神經科學、人工智能、人文藝術等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國內聽力語言康復領域著名專家、青年學者、合作企業代表齊聚北語,共襄盛舉。
[主辦方供圖]
大會主席、北京語言大學校長段鵬在開幕致辭中指出,聽力語言康復學等學科是北語語言科學學科體系下的新增長點,希望能夠通過本次大會搭建高端、開放、包容的聽力語言康復領域學術交流平臺,為推動“一帶一路”共建國家聽力語言康復事業的交流、合作與發展,促進人民健康福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
大會主席、國際溝通科學與障礙協會前主席劉麗容在致辭中指出,全人類都應享有溝通的權利,作為人類溝通、溝通科學和溝通障礙領域的專業人士,有責任幫助人們打破障礙,搭建橋梁,提高特殊人群的生活質量。劉主席希望大家能夠在此分享當前的知識、技術進步和科學發現,增進對世界的共同了解,成為“變革者、造夢者和造雨者”。
埃及曼索拉大學教授、國際溝通科學與障礙協會候任主席Tamer Abou-Elsaad在致辭中介紹,國際溝通科學與障礙協會作為由溝通、嗓音、言語病理學、聽力學與吞咽領域專業人士和科學家組成的全球最大的非營利性世界性組織,以提升溝通、言語、語言、嗓音、聽力和吞咽障礙患者的生活質量為使命,致力于通過國際合作促進科學、教育和臨床實踐,創造和分享知識、技能和信息。他表示,此次大會對促進各國間理論研究與教育、臨床實踐都意義重大。
10月26日晚,首屆“一帶一路”國際聽力語言大會文藝演出在梧桐會堂拉開帷幕。本次文藝演出由北京語言大學語言康復學院、藝術學院主辦,來自國內外的藝術家、演出團隊,以及北京語言大學中外學生藝術團、藝術學院的師生為觀眾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美輪美奐的視聽盛宴。本次文藝演出凸顯關愛主題,特殊的孩子們、非洲媽媽、I CAN心青年樂隊的表演無不令人動容,呼吁人們對特殊群體、弱勢群體的包容、理解與關懷。
本次大會的順利舉辦,是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愿景在衛生健康、人文交流領域深化合作的具體行動,將為全球聽力語言治療事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推動文化互鑒與人文交流、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