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由中國翻譯協會、中國外文局翻譯院指導,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辦的AI賦能翻譯與國際傳播研討會暨“國際傳播與翻譯技術素養提升百校行”首站活動在北京舉辦。中國翻譯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外文局原副局長王剛毅,北京外國語大學黨委副書記賈德忠出席活動并致辭。中國外文局翻譯院副院長王飛出席活動。來自南開大學、澳門大學、中國日報社、山西省翻譯協會、甘肅省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馬來西亞北方大學、??巳卮髮W等單位的300余名專家學者線下參加活動,超2萬人觀看線上直播。開幕式環節由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黨總支書記葛冬冬主持。
活動現場
王剛毅指出,在國際形勢風云變幻、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大背景下,如何培養更多具有全球視野、外語能力、人文素養和技術素養的復合型人才,更好服務國家翻譯和國際傳播事業發展,是翻譯行業各方亟需思考和探索的問題。他表示,“國際傳播與翻譯技術素養提升百校行”活動旨在服務“一帶一路”建設、文化走出去等國家需求,推進翻譯行業各方共商共建,提升翻譯從業者技術應用能力和翻譯實踐能力,拓寬從業者國際視野,推動新時代翻譯人才隊伍建設。他強調,面對技術帶來的挑戰,翻譯行業要保持清醒頭腦和客觀態度,積極應對、抓住機遇、提升素養,不斷探索人與技術和諧共生新路徑、新方法。
賈德忠指出,隨著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等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工智能+”的工作模式展現出巨大潛力,催生了更多國際傳播與對外翻譯新業態、新應用、新模式,對國際傳播與翻譯人才的綜合素養提出了更高要求。他表示,北京外國語大學作為我國外語教育的排頭兵和主力軍,始終堅持守正創新,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在培養高素質翻譯人才、推動翻譯學科發展、服務國家外交翻譯工作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作為“國際傳播與翻譯技術素養提升百校行”首站活動,希望本次活動能促進跨領域合作、推動技術創新與應用、加強技術普及推廣,并為后續活動提供參考與借鑒。
在主旨發言環節,外交部原翻譯室主任、中國前駐新西蘭、庫克群島、瑞典大使陳明明作題為《如何解決AI翻譯臨門一腳的問題——以領導人演講中比喻翻譯為例》的特邀發言。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院長任文,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瑋,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國際輿論與全球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相德寶,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文本機器翻譯實驗室主任楊浩分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國家翻譯能力的建設》《大語言模型賦能翻譯與國際傳播》《AI賦能國際傳播:勢態、形態與業態》《大語言模型助力國際競爭力提升與國際化人才培養》為題作主旨發言。本環節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劉瀅、北京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教授王華樹主持。
陳明明闡述了AI翻譯對翻譯教學和實踐產生的巨大影響和造成的挑戰,并以領導人講話中的比喻翻譯為例,探討如何利用AI翻譯強大的學習能力和溝通互動能力解決翻譯中臨門一腳的問題。任文表示,生成式人工智能正為國家翻譯實踐提供新支撐,并促使翻譯教育模式轉變。她認為,國家翻譯能力建設需在技術與人文上雙向發力,以在國際舞臺上更有效地傳播國家聲音。王瑋介紹了科大訊飛在人工智能語音識別、機器翻譯、語音合成及星火大模型等方面的研發進展以及訊飛翻譯的商業落地情況。她指出,大語言模型在輔助跨文化溝通、推動技術融合、促進服務提質增效等方面大有可為。相德寶表示,人工智能技術驅動國際傳播范式創新,對未來的國際傳播秩序與生態格局帶來引領性影響。他認為,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應抓住人工智能發展契機,以人工智能賦能國際傳播效能提升。楊浩闡述了構建和使用自主多語言大模型提升產品國際化競爭力的方式和必要性,介紹了盤古多語言大模型的研發情況,探討了多語言人才需求和多模態應用需求,并對大模型機器翻譯和人機融合的未來進行了思考。
在圓桌論壇環節,吉林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院長潘衛民,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英語學院教授崔啟亮,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授孫三軍,外交學院英語系副教授徐然,字節跳動國際化產品本地化負責人葛仲君,譯??萍糃OO王海波圍繞“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的翻譯教育”這一主題進行了探討交流。圓桌論壇由試譯寶總經理師建勝主持。
在分論壇發言環節,來自阿爾法小分隊字幕組、北京科技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央民族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外交學院等單位的近80名專家學者圍繞人工智能翻譯技術發展與應用、人工智能與翻譯教育、人工智能與國際傳播、人工智能與翻譯職業發展、人工智能與國家翻譯能力、人工智能與垂直領域翻譯等主題作交流分享。分論壇發言分別由崔啟亮、徐然、潘衛民、北京科技大學講師唐中黎、相德寶、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范明、長春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副院長孫薇娜、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講師曹姍姍、北京外國語大學副教授趙田園、北京外國語大學講師李娟娟、北京外國語大學講師徐秀玲、北京外國語大學講師張瀠潔點評。
“國際傳播與翻譯技術素養提升百校行”于2024年9月正式啟動,旨在創新國際傳播與翻譯人才協同培養機制,推進產教融合、跨界融通,助力高校師生和從業者綜合能力提升,促進培養融通中外的復合型創新型翻譯人才,推動我國翻譯能力和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本次活動作為“百校行”首場活動,廣泛集結了跨領域資源力量,為促進翻譯人才隊伍建設,推動翻譯與技術融合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