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科協主辦的2024年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在北京圓滿閉幕。
本屆論壇以“面向未來的科學技術”為主題,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鮮明旗幟,以落實“三大全球倡議”為戰略引領,支持全球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攜手合作,以凝聚共識、交流思想、深化合作為共同目標,以科學理念設置主題議題,以扎實行動匯集全球智慧,以策源創新思想為高質量發展賦能,搭建主場科技外交平臺,增進國際科技界開放信任合作,推動擴大國際科技人文交流,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面臨的系列挑戰謀求破解之道,為人類文明發展和未來福祉貢獻未來智慧、科技力量和全球方案。
本屆論壇包括北京主會場活動、圓桌對話以及三場機制性國際科技交流活動,來自全球各地的660余位嘉賓出席。北京主會場活動包括六場主題會議及三場圓桌對話,并穿插多場人文交流活動。共有來自33個國家和地區的350余位嘉賓在本次論壇上展開對話,其中包括14位諾貝爾獎、圖靈獎、拉斯克獎獲得者,27位國際科技組織負責人,41位國內外院士以及200余位知名大學、科研機構和企業的專家學者。
北京主會場活動聚焦六個“I”學術議題開展交流研討。其中既包括開放科學基礎設施為迎接“科學十年”提供共享協作平臺(Infrastructures)、環境社會和諧共生為促進人類健康福祉提供良性耦合機制(Interaction)這樣既有宏觀高度,又有前瞻銳度的全局性議題;又包括學科交叉融合發展為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系統性解決方案(Interdisciplinary)、國際科技交流為建設更具韌性的未來提供全球化合作機遇——科學技術促進知悉風險的可持續發展(Integration)這樣在特定領域中的國際科技合作典范;更有人工智能治理創新為培育科技治理生態構建國際信任基礎(Intelligence)、跨界資源協同整合為提升智能制造產業提供創新應用場景(Innovation)這樣呈現新銳力量,為未來人類技術發展產生引領作用的新方法、新工具。
三場圓桌對話分別聚焦女性投身科技事業、科技人員跨國流動以及介科學在推進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作用,中外科學家共聚一堂,分享各自領域的真知灼見。
北京主會場活動舉辦期間,發布《2024年IUPAC全球化學領域十大新興技術》《2024人工智能十大前沿技術趨勢展望》《海洋負排放新質生產力報告》《開放科學基礎設施共享協作:迎接“科學十年”的愿景》《中國科協-國際科學理事會職業中早期科研人員交流項目》《2024中國-東盟工程師論壇關于加強工程能力建設的倡議》《關于促進科學家國際流動便利化的倡議》七項成果。各項成果聚焦本屆論壇主題,突出國際組織發揮的積極作用,科技界、教育界和企業界深度合作,探索前沿,推動可持續發展。
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由中國科協于2019年發起,在全球性挑戰愈發嚴峻的背景下,作為全球科技界的“思想盛宴”,已成為世界科學家、教育家、企業家開展對話交流、凝聚發展共識的開放高地,倡導和推動國際科技共同體信任、合作、發展的價值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