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上海市美術館行業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迎來2024年上海美術館發展主題日活動。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羅毅出席并在主題日上致辭,來自全市美術館、高校以及媒體的嘉賓和代表共100余人參與,一同回顧上海市美術館發展歷程,共話新時代美術館文商旅體融合高質量發展新機遇。
活動現場
美術館,城市文化新名片
近年來,“來上海看美展”已成為越來越多市民游客的文化新習慣。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美術館名錄共收錄了100家美術館,數量繼續領跑全國。上海市美術館立足自身定位,深挖館藏資源,打造各自亮點品牌,推出多種類型的高質量展覽。觀眾總數達700多萬人次,同比增長169.3%。截至2024年11月底,已舉辦展覽1100項,觀眾總數超過781萬人次。美術館成為國內外游客體驗海派文化、感受上海精神的好去處,成為了城市形象的一張亮麗名片。各類大展、特展加速推動上海成為都市旅游首選地,也彰顯上海“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發展路徑。
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導下,成立于2020年的上海市美術館協會持續推動美術館在運行和管理模式上進行系統性創新。從市民游客耳熟能詳的“秋約魔都美術季”,到2022年開始的市民身邊的“美術新空間”評選,再到2023年、2024年的“星級美術館”評估認定工作,充分體現了上海市美術館協會作為行業組織的引領和服務力,也印證了上海市美術館行業繁榮活躍的生態氛圍。
《上海市美術館服務標準》發布,美術館服務更貼心
2023年4月全國首部美術館領域省級政府規章《上海市美術館管理辦法》正式施行后,為了推動美術館事業進一步向標準化、專業化、國際化方向發展,也為了市民游客在參觀美術館時擁有更舒適的體驗,上海市美術館協會積極推動《上海市美術館服務標準》的出臺。主題日活動當天,上海市美術館協會副會長、秘書長張悅介紹了《標準》的核心內容,并向全市美術館發起了遵守《服務標準》,提升美術館公共文化服務的行業倡議。
《標準》的內容涵蓋了美術館服務的各個領域,為美術館的日常運營和管理提供了具體的規范和建議,也為公眾設定了可參考的服務預期,增強了美術館服務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標準》的制定是對美術館服務細節的思考和實踐,體現的不僅是對藝術的尊重,更是對每位走進美術館觀眾的承諾:讓美術館更加開放、包容,讓每位走進美術館的觀眾,都能感受到藝術的溫度。
“美術新空間”擴容,藝術離你更近一步
“美術新空間”的隊伍在持續壯大,主題日當天,包括徐家匯書院、上海寶龍藝術中心、M50創意園等在內的15家“美術新空間”名單發布。至此,上海的“美術新空間”隊伍已經擴容至30家,它們散落于城市肌理中,嵌入市民生活,不斷打破藝術與公眾的圍墻。它們以“小而美”的空間發揮著藝術展覽和美育傳播的功能。這些類型多元,特色亮點鮮明的新空間,為大眾提供了多維度的感官體驗和情緒價值,也為城市增添了人文藝術氣息。未來,“美術新空間”這一認定工作還將持續開展,動態調整并隨時發布更新,市民游客無論是購物、散步還是探親訪友,都可能偶遇藝術帶來的驚喜。
“星級美術館”閃耀登場,頭雁效應激發行業活力
上海市25家“星級美術館”名單于主題日活動上正式發布。上海自去年起開展了全市的美術館評估定級,通過設施建設、藏品管理、展覽策劃、公共教育、數字化建設等方面的綜合考量,首批評選出25家整體實力在全市居于前列,能夠為其他美術館提供可借鑒的經驗與模式,在行業內能起到引領示范作用的美術館,冠以“星級美術館”的稱號,至此,上海初步構建起由全國重點美術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領銜的“1+25”的頭部美術館格局。未來,星級美術館評估定級將有節奏地長期開展,通過科學、系統的評估方式,激勵美術館不斷提升自身的建設水平。
以上海市美術館行業發展歷程為切片,在新時代發展浪潮中,文旅產業已然步入更重品質、更重融合、更重場景的新階段。文商旅體的深度融合,是順應時代發展趨勢的必然選擇。主題日上,來自上海市5家美術館代表圍繞各館特色分享了各自在文商旅體融合高質量發展方面的探索實踐:
作為全國重點美術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發揮“國有美術館航母”引領作用,近年來推出了自主策劃的“何謂海派”、“海上觀潮”等影響廣泛的系列品牌展覽,更有“中國式風景”現象級大展引爆全城熱度。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黨委書記、執行館長王一川的分享主題是《把美術館打造成高品質、有溫度的城市精神家園》,通過“大美術館計劃”詳細闡述了如何策劃現象級美術大展,提升公眾服務質量,提供多元化消費場景,促進文商旅體聯動。
作為一家年輕的美術館,浦東美術館開館三年多來,與眾多世界級美術館、藝術機構以及藝術家攜手,搭建起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平臺,會聚了來自全球的觀眾。浦東美術館董事長李旻坤以《打造人民的美術館——助力建設引領區文化高地》為題,分享了如何攜手海外美術館,通過重磅展覽和文旅地標吸引國內外游客,展現美術館在全球視野下的文旅融合探索。
從工業銹帶到文化秀帶到亞洲最大規模藝術群落,西岸美術館館長陳安達的分享主題是《西岸美術館大道——文商旅體展融合的新場景》,講述了以“西岸美術館大道”為文化核心,打造文商旅體綜合體的成功經驗,強調區域產業集群對市民多維生活體驗的促進作用。
今年9至11月,作為2024外灘國際藝術節的重要活動,上海市復星藝術中心策劃的首屆“露臺藝術季”聯動外灘新建筑與萬國建筑群,形成城市與藝術結合新視角,吸引了大量年輕市民游客群體,通過豐富的露臺消費活動提升了藝術氛圍和經濟活力。復星藝術中心展覽資深總監端木霞子以“露臺藝術季”作為開篇,講述了復星藝術中心在公共藝術領域的創新實踐和探索。
坐落于著名的文化之路“多倫路”的上海多倫現代美術館,是國內最早獲得政府支持的當代藝術機構,從2003年以“打開天空”為主題舉辦開館展開始,就奠定了其開放的基因。多倫現代美術館館長曾玉蘭以《讓藝術介入城市空間》為主題,講述了如何與城市文化街區共生發展,推動藝術在公共空間的普及與創新。
嘉賓們的分享為上海市美術館文商旅體融合發展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案例和樣本。未來上海的美術館將在文商旅體融合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通過創新的藝術展示和跨界合作,美術館不僅能提升藝術消費的質量,也能推動城市經濟的發展。
2024上海美術館發展主題日活動展示了上海市美術館行業近年來的創新成果以及新時代文商旅體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愿景。隨著美術館行業的加速發展,上海將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文化藝術領域的影響力,也為“美好生活”增添新的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