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2月8日訊 記者 陳琦)2025年2月7日,哈爾濱。在一片冰天雪地中,一束熊熊燃燒的圣火點亮了夜空——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在這里盛大開幕。這一刻,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師生們的內心被喜悅與自豪填滿。這座名為“雪韻丁香”的火炬塔凝聚著師生們幾個月的心血,它將永久矗立于太陽島上,為冰城增添一座新的地標。
開幕式中的主火炬塔
“雪韻丁香”是如何誕生的?它蘊含著哪些創意與巧思?承載著怎樣的故事與情懷?對于清華美院院長馬賽和工業設計系教授范寅良來說,那是一段珍貴的記憶。
五瓣丁香:幸運之花帶來靈感
“時間非常緊迫,我們必須在十幾天內提交方案。”馬賽回想起接到亞冬會組委會電話的那一刻,仍記憶猶新。去年8月13日,組委會邀請清華美院參與主火炬塔設計項目招標,要求提交方案的時間是8月31日。由于當時正值暑假,師生們都分散在各地,馬賽緊急召集視頻會議,組織工業設計系的師生們開啟了這場與時間的賽跑。
在馬賽率領下,范寅良教授、張雷教授帶領博士后任續超、碩士研究生張泊寧和劉澤平等十幾名師生組成的團隊迅速行動起來,分頭搜集梳理亞冬會及哈爾濱城市文化相關的信息和元素,每天晚上匯總討論,展開頭腦風暴,在短短十幾天的時間內交出了十套精心設計的方案。最終,以哈爾濱市花丁香花為核心元素的方案“雪韻丁香”從十幾家競標單位的約40套方案中脫穎而出,成功中標。
火炬塔底座是六邊形的雪花“裙擺”,通過28米的高度過渡到頂端五瓣丁香花的立體造型,線條自然流暢,給人一種亭亭玉立的美感。
“丁香花通常都是四瓣,五瓣的丁香花非常少見,因此被視為幸運的象征。”馬賽介紹這個方案的靈感來源時說。“如果從空中俯視,丁香花和雪花就呈現出同心綻放的效果,這也契合了亞冬會的主題‘冰雪同夢,亞洲同心’。”
主火炬塔火炬頭設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供圖)
在傲然挺立的白色火炬塔頂端,“花蕊”那一抹鮮艷的中國紅成為點睛之筆,它由56個燃氣噴嘴組成,象征著中國56個民族。當火炬點燃時,絢爛的火光透過丁香花瓣的鏤空灑落下來,為冰雪大世界增添了一份熱烈與激情。
此外,2萬多盞LED燈組成的燈光系統可拼出雪人、倒計時等多樣圖案,色彩從藍到紫到紅自由變換,為火炬塔增添了靈動之美。
“這20公分就是命”:科學成就藝術之美
設計稿的完成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如何將效果圖完美落地才是真正的挑戰。為確保開幕式的萬無一失,火炬塔必須在12月底就完全交付并開始彩排。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團隊面臨著重重困難。
“比如幕墻如何實現從雪花到丁香花的完美的過渡”,范寅良告訴記者,這涉及到結構、工藝、材料、承重等多種現實條件的限制。比如塔體腰身處最細的部分設計直徑為1.3米,但是由于工藝的問題,最初幕墻和中間的核心支撐只能做到1.5米。“但對于我們來說,這20公分就是命。一定要把它做細,否則整個塔就會變形”,范寅良解釋道。為了解決這20公分的難題,團隊反復試驗,想盡一切辦法壓縮。最終,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幕墻最細的部分做到了1.26米,比效果圖還要細一些,使這座重約80噸的高塔顯得更加輕盈柔美。
馬賽(右五)、范寅良(右四)與清華美院設計團隊部分成員在火炬塔安裝現場(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供圖)
火炬塔底部的雪花型“裙擺”在施工中也遇到了問題。“雪花每一瓣的直徑有十幾米,沒有一種材料能夠做到這么大的幅面。”范寅良說。當時團隊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方法來分割材料,嘗試了各種角度都會破壞整體的美感。經過一番苦思冥想,范寅良提出將切割縫也做成雪花圖案。最后正是這個創意將原本的劣勢變成了優勢——2000多朵精細的小雪花拼合成了一朵巨大的雪花,讓“裙擺”呈現出雪花紛飛的夢幻意境。
考慮到火炬塔將作為永久性的藝術裝置保留在太陽島上,設計團隊不但要快速完成施工,還要考慮今后長期維護的問題。因此,火炬塔基座下面做了一個下洼式的地下的維修空間。“在賽后,我們還將進行一次更新設計,可能會變成一個燈光雕塑”,范寅良說。
“如果用兩個詞來概括整個火炬塔的設計,我想是‘藝術’與‘科學’”,范寅良說。從鋼構、幕墻,到燃氣、燈光,設計團隊用嚴謹的科學態度對待每一道工序和細節,與各個施工單位緊密配合,攻克了一個個技術難題,將精妙的藝術設計變成了現實。
以美為媒:清華美院的匠心傳承
除了主火炬塔以外,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還承擔了第九屆亞冬會多項重要設計工作。視覺傳達設計系主任陳磊教授團隊為本屆亞冬會設計了會徽和吉祥物,工藝美術系王曉昕副教授團隊也參加了亞冬會獎牌設計征集活動,并有五套方案入圍前十名,兩套方案入圍前五名。
陳磊和亞冬會吉祥物(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供圖)
“清華美院的傳統就是理論和實踐并重,以項目帶動教學和研究,這是我們在育人方面的一個特色。”馬賽介紹,清華美院從建院到現在參與了很多重大項目,包括許多國家賽事活動的設計工作。通過參與亞冬會這樣的重大項目,同學們不僅提升了專業技能,還鍛煉了溝通、協同等綜合能力,這對他們的成長意義非凡。
馬賽表示,參與大型國際賽事設計工作的經驗給清華美院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也體現了學院“以美為媒,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的作用。
近年來,馬賽教授團隊參與了多個具有重要歷史和文化意義的國家級項目,包括 2010 年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火炬塔、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天安門廣場“紅飄帶”景觀雕塑、2022年北京冬奧會火炬臺等設計工作。
如今,正在進行的亞冬會再次體現了藝術設計“以美為媒,加強國際文化交流”的作用,也再次見證了設計者匠心精神的代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