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官方欽定滿分的范文,其最明顯的優點在于:
1. 字數高達599words, 充分體現了字數為王的判分傾向。
2. 標準的五段制,首段、末端,中間三段,看上去很美。
3. 沒有陳詞濫調、滿篇廢話的模板式語言。
只有以上三點離滿分還是很遠的,之所以SIX,我看更重要的在于,每段各盡其責,既獨立又統一,形成了完整的ARGUMENT,specifically:
1. 首段再現了原TOPIC的推理過程,并指出其assumptions多有不適;尤其令閱卷人高興的是:首段在最后簡化羅列了推理中的三個問題。要知道美國人就喜歡總分式的作文,在首段就把三個ideas羅列出來,然后在中間三段分別展開,先總后分,一目了然。
2. 中一的TS --“The first issue to be addressed is whether increased labor costs justify large capital expenditures to improve the work environment.”可謂是一針見血,一劍封喉。對于這樣嚴重的推理漏洞,如果不首先指出,其argument必然軟弱乏力。此所謂Topic中的“必削點”,不可不察。
3. 中二的TS --“This argument also relies on the idea that companies solely use financial sense in analysing improving the work environment.”這可謂是劍走偏鋒,獨辟蹊徑,出人所料。文章竟然批評了Topic以錢為本經營理念,提出了要以人為本,這樣寫是有一定風險,畢竟這不是Issue。那本文是如何化險為夷的呢?且看本段最后一句“this guarantees more money for the business as well as more safety for the employees.”我不由得長舒一口,人家再次回歸了,又回到了Topic中以“Money”為本的推理。
4. 中三的TS --“Finally one must understand that not all work environments can be made safer.”這充分體現了作者不只是坐而論道的arguer,而是關心其可行性的現實主義者,考慮到方案本身的可行性和局限性。
5. 末段不但對首段提出的論點做出了重復性的總結,而且又不厭其煩地把中間三段的ideas一一羅列。如此“啰嗦”估計令某些同學略有不齒,但這恰恰是美國人的最愛,cultural shock了吧?
本文最令我欣賞的地方,就是對EXAMPLES的運用
1. 中間段一,運用了“設例”(假設的情況),$100 million啦、$5,000了,很幼稚是吧?可美國人喜歡啊;咱中國的學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喜歡用一些相當高深的例子,有沒有想過那些閱卷老師能看懂嗎?尤其是在極短時間內,他們IQ又不高,知識又不多,聯想又不豐富……
2. 中間段二,運用了“具例”(具體的例子),舉一個婦孺皆知的Toyota例子把想說明的問題統統道出,再次體現出美國人喜歡淺顯易懂的事例。
3. 中間段三,運用了“泛例”(某一類人、團體或組織),通過采煤行業指出了計劃可行性的所受到的制約,一個多么質樸無華的泛例,充分地考慮到了閱卷老師的理解能力。
以上這一切怎能不讓美國閱卷者頻頻頷首,嘖嘖稱善呢?他或她手中的筆在紙上劃出了一條美麗的弧線——6。
相反,有些中國學生,憑借自己繁密的邏輯、淵深的例子和云霧繚繞的行文,每每令那些閱卷者咬唇咂舌,shrug連連,又怎能獲得一個理想的分數呢?你挑戰了他的智商,他必然報復你的分數。
(來源:新東方 胡文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