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調整順序:
在一些有 after and before 的句子中可以將其反說,比如:
I would like to make one point clear before I move on to the next point.
譯:我想先澄清一下,然后再講下一部分。
I would like to move on to the next part after I clarify one point.
我想談下一部分,在這之前先澄清一點。
The Japanese surrendered in 1945 after the US practiced two bombs.
日本在 1945 年投降了,在這之前,美國投放了兩顆原子彈。
5、轉換詞性和語態:
1)名詞轉動詞:
例如: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elecom service, 如果聽到整個句子的主語后才開始切入翻譯的話就會稍微顯得滯后了一些,此時我們可以試著將這些名字翻譯成動詞,這樣其實也符合英語的表達方式,可以譯為:開發和運用新的電信業務。
再如:
In China, the full opening up and the profound reform in the public services areas to the foreign counterparts greatly give impe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可以將該句翻譯成:在中國,全面開放和深化改革公共服務領域,并將其向國外同行開放,這極大地推動第三產業的發展。
相應地還有一些同類的表達方式:
Clear evidence of:清楚地表明
Give impetus to: 有力地推動
An obvious violation of: 顯然違反了
2)被動轉主動:
英語中大量地使用被動句,目的主要是為了強調或者平衡句子結構,這種表達方式與漢語有較大的差別,所以在翻譯英語中的被動語態時有些吃力,特別是當句子的主語比較長時更是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我建議將語態由被動轉成主動,往往有一種柳暗花明的感覺。比如:
Arrangement must be made to guarantee the basic life necessities which could be available to the people in the earthquake hit areas.
必須做出安排……
再如:
China’s diplomatic practice is seriously guided by the five principles of peaceful coexistence.
可以翻譯為:中國的外交活動是嚴格遵循原則的,即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6、糾錯訣竅:
一般來說,在同傳中不會有回過頭來重新改正自己錯誤的可能性,但也不絕對,所以,如果具備了改錯的空間,當然提倡有錯必改。對于中翻英的改錯,應該在所說錯的地方趕緊加上:I mean,or rather…。對于英翻中來說,在說錯的地方馬上更正:應該是……;或者準確地說,應該是……。
7、緊跟數字:
同傳和交傳最大的不同點是給譯員的反應空間不足,所以在交傳時所遇到的筆記問題在同傳中就相對淡化了。針對數字問題,在同傳中一定要緊跟演講者的數字,否則瞬間記憶無法對很多的數字進行長時間的保存。
8、丟車保帥,隨機應變:
因為同傳的性質決定了不可能對演講者的內容做100%的翻譯,那么在這里面就存在一個價值判斷和信息取舍的問題了,無論譯員遇到多大的問題,一定要記住:翻譯活動都將風雨無阻。所謂的丟車保帥指的是如果一旦出現譯員所聽到的信息有些模糊時就不要再將精力放在回憶那些模糊的信息,而是盡量將聽到的和理解了的信息立刻翻譯出去,同時,如果句子中出現了太多的修飾性的詞語可以在翻譯時將其進行取舍以保證句子中的核心意思的完整和相對準確和到位的翻譯。
(來源:catti.net.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