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除了專有名詞外,有些外來詞或外來句也是不能亂翻的,一定要按“從哪里來,回哪里去”的原則溯源到其英文原文。隨著我國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國際科技、法規、標準、貿易方面的信息譯成中文在國內傳播,這些信息有的以詞的形式,有的以句子的形式,有些干脆就整篇整篇地在國內廣泛引用。
碰到這種情況,如果能查到原文卻不去查,一則吃力不討好,二則翻譯不地道。
比如,筆者所在翻譯公司曾接到一個翻譯國家標準的業務,里面有這樣一段: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是由各國標準化團體(ISO成員團體)組成的世界性的聯合會。制定國際標準工作通常由ISO的技術委員會完成。各成員團體若對某技術委員會確定的項目感興趣,均有權參加該委員會的工作。與ISO保持聯系的各國際組織(官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參加有關工作……”
一線翻譯拿來后二話不說動手就翻,但其實這段話直接就是ISO文件中的原話,被人譯成了中文放在這里而已,原文是:
ISO (th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 a worldwide federation of national standards bodies (ISO member bodies). The work of preparing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is normally carried out through ISO technical committees. Each member body interested in a subject for which a technical committee has been established has the right to be represented on that committee.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governmental and non-governmental, in liaison with ISO, also take part in the work.
如果說過去由于我們閉關鎖國,有“中國特色”的東西很多,譯者只能站在主觀立場“自由翻譯”,但是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與國際接軌的程度越來越高,我們平時遇到的文字其實基本上都可在國外找到其“原身”或影子,有好多有關質量、技術方面的東西甚至可以說完全是國外資料的翻版。此時,要想拿出好翻譯,查找“原身”才是根本。
比如,筆者曾在翻譯一個企業的質量手冊時碰到這兩個詞:巡檢、首檢;這兩個詞都是新詞,詞典中查不到,如果按字面直譯成patrol inspection和first inspection 就偏離了其原義,巡檢的英文原身是:In-process check, IPC,首檢的原身是:First Piece Inspection, FPI 或 first article verification, 簡稱:FAV
當然要到英語中查到中文新詞的原身或對應詞絕非易事,有時候可謂嘔心瀝血!
“查譯”的傳統工具是各種詞典,但詞典尤其是漢英詞典的編撰遠遠落后于翻譯的需求,許多新詞是查不到的。
筆者首選的“查譯”輔助工具是Google,只要方法得當,不怕麻煩,幾乎沒有“查”不出的。
比如,前而提到的“首檢”就是筆者煞費苦心在互聯網上查出的,因為所有的詞典都沒有收錄。
有了網絡,使得“查”譯變得切實可行,我們可以充分利用Google的全文搜索技術,讓中英文“原形畢露”,現在又出了個“中國譯典”,幾乎純粹就是為“查”譯而制造出來的。
中國譯典的編撰方向之一就是把大量英譯中技術資料放到數據庫中,然后方便翻譯人員通過中文關鍵詞回溯到英文原文。這在國內是絕無僅有的。雖然“譯典”現在還處于雛形階段,但其對翻譯人員的意義和價值卻非同一般。
許多翻譯員對我說,你的譯典太好用了,有些還說,我對譯典已經非常依賴了,沒有譯典我都不知道怎么翻譯了。我想他們不是在打誑語,因為我自己也深有同感,沒有譯典就好象魚兒離開了水。查譯典并非都是因為不懂,有些是為了尋找其定譯,有些是為了挖掘其“原身”,有些是為了追求更地道的表達,有些則是為了尋求表達上的變化。
當然,并非所有譯員都有這種感覺的,因為譯員有敬業與不敬業之分。我雖然有十來年的翻譯經驗,然而一篇千把字的譯稿卻可能讓我使用“中國譯典”達幾十甚至上百次,而那些只有三四年翻譯經驗的“二流翻譯”卻居然常常自豪地說,這篇翻譯我沒查一次字典,厲害吧!
在實用翻譯領域,尤其是中譯英方向,好翻譯是查出來的,而不是翻出來的。要成為翻譯高手,你得首先成為一個查詢高手,信否!
(來源:E社會 作者: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