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8月10日在京開幕。來自中國、英國、美國、德國等國家的30多位漢學家、翻譯家參加會議。以下是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黃友義在研討會上的演講。
 圖為中國翻譯協會副會長黃友義
|
??????? 當今,外國人比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了解中國,其中一個標志就是大量中國文學作品被翻譯成外文,在國外出版。在座的漢學家成為了中國文學外譯從而得以傳播的橋梁。
??????? 我們面對的一個現實是,外國人比以往任何一個時期都更想深入地了解中國,所以中國文學的對外翻譯任務也比任何一個時期都更加繁重。
??????? 我最近請教一位研究美國文學的中國學者,還有沒有重要的美國文學作品沒有翻譯成中文,有沒有知名的美國文學家還沒有介紹給中國讀者。得到的回答是幾乎沒有。相反,中國文學的對外翻譯之路還很漫長。這里固然有中國曾經閉關鎖國的原因,也有中國和西方文學交流曾經一度中斷的因素,也還有一些西方讀者,特別是美國讀者習慣閱讀英文原著,而不太青睞外國譯作的緣故。但是,一個重要原因是世界上缺乏一支強大的中譯外的文學翻譯隊伍。
??????? 翻譯界都知道,相對時政、經濟、科技類文獻,文學作品的翻譯難度大,對譯者水平要求高。如果對所翻譯的外國作品的語言,特別是文化背景沒有深入的了解和相當深入的生活經歷,自己母語缺乏文學造詣,很難把握翻譯這項任務。我們也都知道,把母語翻譯成外語遠比把外語翻譯成母語要難。因此,把外語翻譯成母語才是職業翻譯的本職任務??墒?,面對茫茫大千世界,多少年來漢學家可謂鳳毛麟角。這樣,中國文學的外譯和出版就曾經一度落到了中國人頭上,中國譯者明明知道任務艱巨,但在那種情況下,也只能勉為其難,義無反顧又惶惶不安地從事中譯外。一大批中國文學作品,從古典名著到當代創作,被中國譯者呈現給了國外讀者。
??????? 如今,就文學作品的翻譯而言,這種情況已經根本改變,越來越多的中國作家的作品被外國譯者選中,翻譯成外國文字,在國外發表。
這種情況已經遠遠超過中國譯者的作品。這是文學傳播的進步。我們高興地看到在座的漢學家都有眾多作品在世界各國出版發行,我們向你們衷心地祝賀和真誠地致意。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對那些敢于迎著重重困難,默默無聞地從事中譯外的中國同行們表示敬意。
??????? 其實,漢學家人數少也是不難理解的。首先,學習漢語的外國人就不多。即使在今天,不少人說世界上出現了所謂的學習漢語熱,但是學漢語的外國人遠沒有學習英語的中國人數多。學漢語的人數少,有許多概念上和現實的原因。會英語可以走遍世界;會法語、西語不僅在歐洲可以交流,就是亞非拉也有市場;會阿拉伯語,可以在22個國家暢通無阻;會俄語,至少還能在東歐和中亞地區與人交談。然而,多少年來,漢語為官方語言的只有中國和新加坡兩個國家,除了亞洲一些地區,漢語只能在唐人街流通。
??????? 其次,學習漢語的人員當中不是都能成為漢學家的。學會漢語,可以從事外交,也可以做生意。那些工作往往對語言的要求相對寬容一些。文學翻譯則不然。要想翻譯好中國文學,除去文學本身,對中國的哲學、歷史、藝術、民族、民俗和方言都需要有較深的研究。如果說,一般情況下,翻譯是不同國家人們交往的媒介,那么文學翻譯,就是人類心靈溝通的工具。
??????? 既然文學翻譯難度這么大,要求這么高,怎么才能做好呢?恐怕每一位翻譯都有自己的體會。根據我個人從事翻譯得到的一條重要啟示,就是最好組成一個包括本國人和外國人的翻譯搭檔。中國最著名的文學翻譯家楊憲益成就卓著,原因之一是他和他的英國夫人組成了最佳拍檔。我記得他夫人戴乃迭曾經講過,他們在翻譯民族文學《阿詩瑪》時,她把阿詩瑪的名字沒有按照一般翻譯規律寫成漢語拼音Ashima,因為這樣英國人讀起來拗口,不方便,會影響對故事內容的欣賞。她改成了Ashma。別看一個字母之差,如果不是一個英語為母語的翻譯,很難想到這一點。想不到,就必然影響讀者欣賞作品了。
??????? 事實上,中國自己出版的四大名著無一不是中國人和外國人共同完成的?!段饔斡洝返姆g是英國漢學家詹納爾,但是他每完成一章,都由擅長中譯外的湯伯文先生核定?!端疂G傳》是長期在中國生活的美國人沙博理翻譯的,但也是在湯伯文先生的配合下,才完成全書翻譯和出版工作的?!度龂萘x》的譯者是美國漢學家羅穆士,他研究《三國》,上課講授的課程也是圍繞《三國》,是研究《三國》的專家。
??????? 即使如此,他的翻譯也得到了一位中國老翻譯的幫助。
??????? 我的體會是,對于中國譯者,與外國翻譯或者編輯合作,不僅是一個較好的工作流程,更是一個學習提高的過程。我曾經多次跟外國譯者或者編輯合作,完成過兩卷本的《中國獲獎小說選》英文版的翻譯和出版,去年又參與了《21世紀中國當代文學書庫》八卷當中兩卷的翻譯和核定。其中一卷是幾位作者寫作的涉及當今人們情感生活的作品。編輯給這本書定的書名是《有些人你不必等――情感生活卷》。一開始,把情感翻譯成,但是外國編輯,同時也是一位譯者,和我反復閱讀和品味作品,我們發現所收集的故事不都是講愛情的,更多的是寫了愛情的破裂。翻譯成不全面,翻譯成過于直白,缺乏文學色彩,也不合適。最后,我們確定用longing這個詞,不管婚姻成功或者破裂,這個詞反映了人們對情感生活的一種期盼。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翻譯不是一個簡單的字對字的轉換,而是一種以我們所生活的社會為背景的跨文化交流,看似是在翻譯文字,實質上是在翻譯文化。我們所從事的翻譯和編輯工作本身就是一種跨文化的傳播過程。也是我們努力把握作者原意和向外國同行學習的難得過程。這種工作雖然難度大,但是其樂無窮。
??????? (來源: 中國網,新浪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