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怎么找?我的方法就是順著邏輯鏈,順藤摸瓜。
回顧原文,首先有一點是非常明確的。文章的結論是:But the town council is mistaken; we should continue using EZ。TC(town council)錯了,我們應該選EZ。結論后面的3個證據也是很明顯的。但是正如我上個文章所說,關鍵不是看出來這個是證據,而是看出來,它們是誰的證據。
為什么說TC錯了呢?前面明明有說TC為什么不選EZ的理由啊?仔細一看,發現隱含前提——“EZ高價是有道理的”。
總覽下全文:“TC提倡找ABC收垃圾,而不是之前收了10年的EZ,因為EZ收費太高。但是,【結論】他們錯了,我們還是應該找EZ。為什么呢?因為隱含前提——EZ高價有道理啊。為什么有道理呢?理由1,一周收2次;理由2,車子多;理由3,客戶滿意率高。”這個時候又能突然找到點亮光,你會發現作者說ABC每周收一次,EZ收兩次的言下之意了——如果要ABC收兩次的話,很有可能是4000塊錢一個月!比EZ收費高多了。
很欣慰,我兩個同學中的一個找到了這個前提。但是,這個并不是我們要網的最大的魚!
大家發現沒有,要整個邏輯鏈成立,還有個前提,而且是個大前提!那就是“TC之所以要提倡ABC收垃圾,而不是EZ,僅僅是因為EZ的收費高,而沒有其他原因!”這個就是最大的問題根結所在。
重新理下這個題目。
TC做了個決定,選EZ而不選ABC,就是因為EZ價格高【隱含前提1】。但是TC錯了,我們應該選EZ。為什么說他們錯呢?因為EZ收費價格高是合理的【隱含前提2】。證據1、2、3。
這個時候,大家發現,所謂的證據里面的邏輯問題,相對于前面的兩個隱含的前提來說,就是細枝末節的問題了。根本不值得用3段這么長的篇幅來說了!
那應該怎么說?想來說到這里,問題找到了,大家也應該比較會攻擊了。
首先,作者的結論基于一個沒有被證實的前提1——TC僅僅因為EZ價格高而不選它。完全有可能有別的更重要的原因。比如EZ就是個傳統的依靠填埋進行垃圾處理的公司,對環境的污染很大。而ABC是新的垃圾處理公司,經過他們處理的垃圾大多能分離出很多循環再利用的物質,能為我們整個社會節省很多的資源,并且垃圾發酵出來CH4還能給城市提供能源。
其次,作者的結論基于另一個沒有被證實的前提2——EZ的高價是有道理的。沒有任何證據表明,當EZ收費在2000元的前幾年,它就不能提供這樣的服務。或者說,即便它需要改進服務,也不一定確實需要我們每個月多支出給它500元,也許200元是個更合理的價錢呢?
最后,支持EZ高價是reasonable的證據是有瑕疵的。然后簡單說下那3個證據的問題,就可以了。
最后回過來再看下這個題目。
我現在來把這個題目模擬成2個人的對話,一個是TC的主任,一個人是EZ的老板。你就可以假想成,EZ的老板想請TC的主任吃飯,想挽回TC的決定。
TC的主任說:實在不好意思啊,雖然我們之前合作了10年,一直很愉快,但是TC今年覺得我們應該雇傭ABC公司來處理垃圾。
EZ的老板說:(首先他是想,為什么不要我們做了呢?哦,發現個問題,原來ABC比我們便宜。這個理由順理成章就成為了他找到的為什么今年給ABC做的原因【這個就是他說話的前提】。)雖然我們今年要2500,ABC只要2000,但是我們的價錢高的值得啊。你看啊,第一,我們一個禮拜收2次垃圾,ABC只收1次,要是他們也收2次的話,可就不是2000這個數目啦。所以我們每次的收費并不高。第二,我們現在和他們卡車一樣多,并且我們準備再增加些卡車,但是增加卡車要錢啊。第三,即便價格高些,但是我們的服務好啊。你看我們的調查報告,80%的受訪用戶都滿意啊。所以,我覺得你們TC錯了,還是應該選我們EZ公司的。
那TC的主任想要駁斥EZ老板說的話,不就是我們的Arguement要展現的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