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發展,向教育強國邁進(紅船觀瀾)
——論十六大以來中國的教育改革與發展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圖①:北京天寧寺小學就讀的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在晨讀。[樊世剛 攝]
圖②:江蘇省無錫市惠山區楊市中心小學校長唐宇靈給學生上數學課。[鮑效農 攝]
圖③:世界海拔最高的小學——西藏自治區浪卡縣普瑪江塘完小舉行升國旗儀式。[張學軍 攝]
圖④:鄒平縣梁鄒小學小學生劉家暉在學唱京劇《賣水》。[董乃德 攝]
回眸十年來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脈絡,“跨越式發展”當是最突出的特點之一。它在我國經濟社會文化各領域的競相“跨越”中,不僅位列其中,而且名列前茅。跨越式發展,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落后者對先行者走過的某個發展階段的趕超。它是超常規的、突破傳統的,但也是科學的,是結合當代國情的一種新的升華。因此可以說,教育的跨越式發展,是進入21世紀的中國追趕發達國家的必由之路。
(一)
改革開放30多年,是中國教育大跨越的30多年。特別是近十年來,教育跨越式發展的步伐和成就更是可圈可點。
必將載入中國教育史冊的是,義務教育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經過全黨全社會的不懈努力,到2011年,我國已經全面實現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的“兩基”目標。這是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上濃墨重彩的絢麗篇章。
我們欣喜地看到,近十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毛入學率從2002年的15%提高到2011年的26.9%。1998年印度大學生數量是中國的兩倍,2007年中國大學生數量是印度的兩倍。2010年,我國具有大學(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為1.19億人,每10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由2000年的3611人上升為2010年的8930人,從業人員中有高等教育學歷的人數已位居世界前列。
尤其令人振奮的是,高中階段教育加快普及,毛入學率從2002年的42.8%提高到2011年的84.0%。職業教育取得突破性進展,中等職業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分別占到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總規模的半壁江山……中國已經從人口大國轉變成為人力資源大國,正在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
(二)
教育事業之所以能實現跨越式發展,是因為黨和政府把教育擺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
在我們這樣一個人口眾多、人均自然資源相對不足的大國進行現代化建設,教育既是把巨大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支撐科技、經濟持續發展的關鍵,也是文化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的基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當今世界,隨著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和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力資源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人才成為國家競爭力的關鍵。面對更加激烈的挑戰,我們只有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才能培養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把我國的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為推進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黨的十六大以來,在全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部署得到有效實施。黨和國家對教育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作用的認識不斷深化,優先發展教育在全黨全社會形成高度共識,成為黨和國家的堅定意志,加強對教育事業的領導、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成為各級黨委政府的自覺行動。國家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取得重大進展,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4%的目標正在實現,推動教育優先發展的合力已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