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發展,向教育強國邁進(紅船觀瀾)
——論十六大以來中國的教育改革與發展
China's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三)
教育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決不能懈怠,更不能停滯。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特別是完成了“兩基”攻堅這一歷史性任務后,我國教育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在基本解決“有學上”的問題之后,更大的挑戰是怎樣才能“上好學”。適應人民群眾接受更好教育的新期盼,今后教育發展的重點應當放到促進均衡發展、提高教育質量、加強隊伍建設上來,加快實現基本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努力辦好每一所學校,培養好每一個孩子。這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不斷改善民生的要求。
建設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呼聲,是我國教育改革發展的價值取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由于各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短期內還難以根本消除,但我們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不能動搖。當前教育對改變個人命運、創造幸福生活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群眾對公平優質教育的渴望更加迫切,全社會對政府提供均等化公共服務的訴求更加強烈,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成為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
我們應當清醒地認識到,提供“公平而卓越”的教育,保障所有適齡兒童少年的平等受教育權利,是許多國家教育政策的重要取向。過去我們通過“兩基”樹立了窮國辦大教育的典范,今后還要通過均衡發展探索一條社會主義大國辦優質教育的道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順應了世界教育發展的趨勢,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四)
實現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轉變、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規模是基礎,質量是關鍵。
提高教育質量,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的根本方針。追求規模、搞外延擴張而對教育質量重視不夠,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科學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之一。立足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階段性特征,順應世界教育發展潮流,把提高教育質量確立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核心任務,是社會的需要,也是時代的要求。
特別是對于高等教育而言,提高質量是立足我國現代化建設階段性特征和世界教育發展潮流提出的深刻命題,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不改革就沒有出路,不觸及深層次矛盾就難見成效,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克服不敢改、不愿改、不會改的畏難情緒,摒棄安于現狀、小富即安的惰性思維,敢于突破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因此,當前迫切需要完善質量評估評價體系,加強分類管理,建設優勢學科,引導高校辦出特色、辦出水平;迫切需要改革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加快建設現代大學制度,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鼓勵社會參與,推進高校依法民主管理;迫切需要堅持開放辦學,大力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積極參與中外人文交流,提高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
(五)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基、強教之源。
能否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關系到教育改革發展的全局,是一項十分重要而緊迫的任務。必須看到,我國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還亟待進一步提高,區域、城鄉、學校之間教師資源配置還不平衡,中西部農村教師隊伍相對薄弱,教師結構不盡合理,管理體制機制有待完善。因此,教師隊伍建設必須由政府承擔主要職責、發揮主導作用,各級政府應當把教師隊伍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把師德當作教師職業的靈魂,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構建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大力倡導尊師重教的社會風尚,為教育事業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教育是國計,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在跨越式發展中,一個教育大國正在迅速崛起;在跨越式發展中,邁向教育強國的步履更加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