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中國 青春中國 亮麗中國(紅船觀瀾)
——論十六大以來我國工會、共青團、婦聯工作的新發展
Efforts made by China's mass organizations over the past decade
視覺統籌:宋嵩 張芳曼 |
“淮海戰役的勝利是老百姓的小車推出來的。”陳毅元帥這句名言流傳至今,成為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關系的重要標識。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和勝利之本是什么?唯物史觀和已經發生的歷史給出了答案——人民群眾。
黨的力量在群眾,群眾的力量在組織。工會、共青團、婦聯是黨領導的工人階級、先進青年和各族各界婦女的群眾組織,是黨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是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時代巨輪破浪前行,眾人劃船齊心協力。工青婦肩負的使命艱巨而光榮——讓“橋梁”更通暢、讓“紐帶”更堅韌、讓“支柱”更牢固。
黨的十六大以來,工青婦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凝聚起各自聯系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共同致力于推進偉大事業。他們用卓有成效的工作,描繪著一個和諧奮進的中國、一個青春躍動的中國、一個亮麗多姿的中國。
(二)
這是和諧奮進的中國。
青島港一個普通工人用自己的一身絕活震驚了世界——許振超讓“咱們工人有力量”這句話有了新的解釋。當科學發展成為時代的主旋律,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工人階級也在悄然轉變,現代知識型產業工人層出不窮,整體素質明顯提升。在實施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兩型”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一系列重大戰略過程中,工人“老大哥”展示出蓬勃向上的創造力量。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道路上,他們始終站在最前列,他們是當之無愧的主力軍。
“讓廣大勞動群眾實現體面勞動。”這是鏗鏘承諾,也是一以貫之的理念。經濟體制深刻變革,利益格局深刻調整,勞動關系日趨復雜……時代的挑戰,讓中國工會迸發出強大的創新活力。他們站在協調勞動關系的第一線,在企業發展與職工利益之間做一個高超的平衡者:一方面依法把組織建到非公企業乃至外企,并普遍開展工資集體協商;另一方面又組織職工開展勞動競賽,為企業發展獻計出力。他們喊出“組織起來、切實維權”的口號,理直氣壯地代表和維護職工利益:深入實施送溫暖工程,深情關愛農民工,逐步建立健全困難職工幫扶體系;同時又推動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規范企業用工行為,確保職工當家作主權利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