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魏紅霞
美國總統(tǒng)大選第三輪,也是最后一輪辯論于當(dāng)?shù)貢r間10月22日晚間在佛羅里達州博卡拉頓市的林恩大學(xué)正式舉行,辯論主題聚焦外交政策,兩黨候選人對外交政策的認識殊途同歸。 |
雖然從去年這個時候開始,奧巴馬政府的“轉(zhuǎn)向亞洲”政策一直被吵得沸沸揚揚。但是,到底哪兒是美國外交的關(guān)注點,昨天的最后一場關(guān)于外交政策的大選辯論給出了清楚的答案。90分鐘的辯論時間,除了最后十幾分鐘談?wù)撝袊猓渌霓q論話題都聚焦在那個讓美國感到“雞肋”的地區(qū)——中東。
誠然,在辯論中,二者都想證明自己的政策與另外一位有很大不同,但這只是策略。實際辯論內(nèi)容最后還是不小心走到了一起。
例如,羅姆尼同意奧巴馬的阿富汗、敘利亞和伊朗的政策。羅姆尼雖然攻擊奧巴馬對美國使館人員在利比亞遭受攻擊一事處理不當(dāng),但是奧巴馬辯護說他的政府第一時間盡力保護了人民時,羅姆尼沒啥異議。
在2014年阿富汗撤軍問題上,主持人鮑勃?希弗問如果阿富汗部隊還沒有準備好接管時,怎么辦? 羅姆尼相信阿富汗人將會做好準備,該撤的時候還是會撤,而奧巴馬補充說,撤軍將以一種“負責(zé)任”的方式進行,大概的意思也是阿富汗人做好準備,美國當(dāng)撤則撤。
在敘利亞問題上,二者都主張幫助武裝反對派。這并不是兩位候選人的新策略,而在外交政策研究界,這種聲音已經(jīng)呼吁了很久了。
當(dāng)主持人問到以色列總理打電話來告訴他們攻擊伊朗時怎么辦,奧巴馬說他會站到以色列一邊。羅姆尼站隊的選擇跟奧巴馬沒啥兩樣,只不過是趁機擠兌了一下奧巴馬,補充說明了他與以色列總理內(nèi)塔尼亞胡的關(guān)系很鐵,電話不用打,他都知道對方要干什么了。言外之意,奧巴馬跟以色列的領(lǐng)導(dǎo)人根本不是哥們。
提到伊朗,他們都是咬牙切齒的表現(xiàn),均表示不會允許伊朗擁有核武器,并同意以制裁的方式來阻止伊朗。
短短的辯論,根本沒有體現(xiàn)出奧巴馬和羅姆尼在外交政策上有什么不同,倒是可以讓人清楚地了解了美國的中東政策,以及中東地區(qū)在美國外交政策中的地位。
本來人們以為第三場辯論,兩黨候選人肯定能拉開距離,但是二者對外交政策的認識殊途同歸的局面倒使得搖擺選民繼續(xù)搖擺,甚至連一些有傾向的選民也開始猶豫不決了,不信,去華盛頓特區(qū)的大街上做幾個采訪,他們肯定會這樣說: 中東怎么這么煩!奧巴馬和羅姆尼沒啥根本的區(qū)別啊。
所以選情依然緊張,雙方陣營神經(jīng)絕對不敢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