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國家圖書館舉行“館藏釣魚島有關文獻情況介紹會”,向媒體展示了數十種從館藏中精選的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簡稱釣魚島)相關古籍善本、輿圖、報刊等資料。
大量歷史文獻證明,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并利用釣魚島,并對釣魚島進行了長期管轄。
大量歷史文獻證明,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并利用釣魚島,并對釣魚島進行了長期管轄。 |
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并利用釣魚島
展出資料中,最早記載中國與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國官方文獻《使琉球錄》引人注目。
明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派楊載出使琉球,詔告即位建元,并冊封察度琉球王。從此,琉球王均由中國皇帝冊封。中國明清兩代朝廷先后24次向琉球王國派遣冊封使,留下的大量《使琉球錄》,不僅記錄了冊封使在琉球的所見所聞,同時記錄了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屬于中國版圖的歷史事實。
目前所見最早記載釣魚島的史籍,是明朝永樂元年(1403年)的《順風相送》,其中便有關于“釣魚嶼”的記載。陳侃《使琉球錄》(1534年),是現存最早記載中國與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國官方文獻。書中明確記載了“過釣魚嶼,過黃毛嶼,過赤嶼,目不暇接,……見古米山,乃屬琉球者。夷人鼓舞于舟,喜達于家。”當時的琉球人認為過了釣魚島列島,到了古米山(又稱姑米山,即現在沖繩的久米島)后才算回到國家,而釣魚島在中國的版圖之內。
同時展出的夏子陽《使琉球錄》(1606年)、汪楫《使琉球雜錄》(1683年)、徐葆光《中山傳信錄》(1719年)所繪“琉球三十六島圖”及“琉球地圖”、周煌《琉球國志略》(1756年)、潘相《琉球入學聞見錄》(1764)、李鼎元《使琉球記》(1802年)等史料,都記錄了釣魚島是中國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