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海圖編》(1562年)將釣魚島等島嶼編入“沿海山沙圖” |
中國對釣魚島進行了長期管轄
明朝駐防東南沿海的最高將領胡宗憲與地理學家鄭若曾編纂的《籌海圖編》(1562年)將釣魚島等島嶼編入“沿海山沙圖”,作為中國領土列入中國的防區,這是中國對釣魚島實行有效管轄的最早記載之一。鄭舜功《日本一鑒》(1555年)寫道“釣魚嶼,小東小嶼也?!薄靶|”即當時臺灣別稱,說明當時中國已從地理角度認定釣魚島是臺灣的附屬島嶼。茅元儀《武備志》(1621年)、明末施永圖《武備秘書》,承襲了《籌海圖編》將釣魚島列入海軍巡檢防御范圍內的記載,表明明朝對釣魚島連續無間斷地管轄。
清政府第一任巡臺御史黃叔璥《臺海使槎錄》(1736年)的記載說明釣魚島在行政上早已屬于臺灣管轄。范咸《重修臺灣府志》(1747年)記載了釣魚島等島嶼劃入臺灣海防的防衛區域內。陳壽祺等《重纂福建通志》(1871年)將釣魚島等島嶼列為臺灣宜蘭縣的海防要沖。鄒世詒等《皇朝中外一統輿圖》(1863年)清楚地標出以姑米山為琉球國界,釣魚臺、黃尾嶼、赤尾嶼歸中國版圖。民國34年(1945年)3月由內政部地圖發行許可、中國史地圖表編纂社出版的《中韓日形勢圖》明確標出釣魚島、赤尾嶼、黃尾嶼的地理位置,表明這些島嶼為中國領土。